Banta Experiments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对
Banta Experiments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根据以下的原因,您无权限进行编辑这个页面操作: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用户
,
自动确认用户
该页面已被锁定以防止编辑。
您可以查看并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半塔社区学习中心 | 另参:[[Nongminzhizi|农民之子教育研究中心]] + [[DiSanJiaoYu|第三教育工作室]] ==半塔实验简史和现状== ===发展历程=== # 从关注流动儿童切入; # 到关注教师发展; # 再到家庭教育和家长学习的关注; # 再到志愿者和社区青年的关注; >> ===现状和问题=== # 卷入社区工作越来越多,已经从流动儿童教育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社区教育的一大板块; # 而且社区教育下面的内容越来越越丰富,似乎什么都可以做,而在做的东西又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深入; # 图书室和相关活动等经常有老年人参与,甚至作为志愿者,但老年人的作用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 随着实验范围和内容的扩大,实验的指向越来越模糊,和基金会、媒体等的对话成了一个困难,相应地,给下一步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 ==半塔实验的教育分析== ===基本分析=== # 我们实际上至少涉足了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流动儿童教育的探索,一个是流动人口社区的社区治理; # 一是必须重新分析流动儿童教育的性质,和当前教育模式与体制面临的局限性,进而探讨可能的研究和探索方向; # 二是也必须重新分析从社区教育的角度来探索流动人口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 ===流动儿童教育专题=== (结合马小朵老师和张燕老师的办学实践谈); # 农民之子和新公民计划的“烛光通讯”和“教师之家”等探索; # 马小朵老师的“山寨园”面临的“九九八十一难”; # 张燕老师的“游戏小组”的另类话语、空间和探索; # 浅谈流动儿童教育的开放研究与实践; >> ===社区教育专题=== (结合杭州成教工作室的实验、北京西城区和天津河西区等的试验); # 农民之子的流动人口社区教育探索(只是做教育、学习圈和共同生活试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社区治理概念); # 杭州成教工作室从社区教育切入的社区治理经验; # 北京西城区的“学习型西城”探索; # 天津河西区的社区教育经验; # 浅谈为什么在社区里谈学习? >> ===其他教育专题=== # 图书室专题; # 支教组织专题; # 教师发展专题; # 开放教育专题; # 教育行业发展专题; # 等等; >> ==半塔实验的基本阐述== 那么,怎么介绍半塔呢: # 随着社会的转型,教育也处于一个转型期,传统“以校带村”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学校教育逐渐退出社区,关起门来办学。社区教化功能缺无,社区秩序感开始丧失,作为家庭保护网的社区无力再承载历来就存在的人口流动带来的压力,流动和留守开始成为社会问题,家庭教育问题也随之突出,城市所谓的“流动人口社区”更是这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集中缩影,等等。 # 人口流动不仅在现代中国,包括传统中国,都是一个常态,流动人口(包括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提出来的问题,非常具有超前性,是对近代以来参照工业化模式设计的学校教育的严峻挑战。人口流动内在地就需要一个简单、开放、灵活的教育系统来提供基本服务,它提出的问题是未来教育如何设计。这是一个严肃的教育科学问题。 >> ==半塔实验的理论反思和实践的进一步拓展== # 怎么提炼和推广(待整理); # 怎么深入下去:怎么结合“[[Life Education|生活教育]]”和“[[STEAM|创客教育]]”的理念,重新认识“学校教育”和“[[Community Education|社区教育]]”的关系,进而探讨其他的可能。 >> ==潜在合作组织== # 北京市教科院职成所; # CAPE(倡导社会化学习的全球青年实践网络); # 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 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 >> [[Category:第三教育]][[Category:开放教育]][[Category:农民之子]]
返回到
Banta Experiments
。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换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入口
当前事件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