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Reading Research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产品架构)
(教育反思)
 
(11个中途的修订版本没有显示)
第1行: 第1行:
-
<span style="color: rgb(255,0,0)">'''新阅读研究'''</span>:从开放教育的角度来探索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问题 | 参考:[[New Reading|新阅读运动]] / [[Open Education|开放教育]] | 返回:[[3rd-edu|第三教育工作室]]
+
<span style="color: rgb(255,0,0)">'''新阅读研究'''</span>:从阅读和开放教育的角度来探索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问题 | 参考:[[New Reading|新阅读运动]] / [[Open Education|开放教育]] | 返回:[[3rd-edu|第三教育工作室]]
 +
 
 +
==何谓新阅读==
 +
 
 +
(待整理)
 +
 
 +
 
 +
>>
==理念生成==
==理念生成==
第7行: 第14行:
1、<strong>职前教育</strong>:
1、<strong>职前教育</strong>:
-
开始我们从职业咨询中,觉得学校教育缺了某些观念和内容,所以探讨“<span style="color: rgb(0,0,255)">职前教育</span>”;
+
从职业咨询中,我似乎找到了理解教育和社会脱节的一条线索,并认识到系统解决问题要从教育入手,尤其是扩大我们对“兴趣”的认识,在中小学阶段引入对职业和社会的认识,即我们说的“<span style="color: rgb(0,0,255)">职前教育</span>”。换句话说,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信息爆炸与否或者知识有没有用,而是中小学教育的知识结构上存在严重问题。
2、<strong>edu2.0</strong>:
2、<strong>edu2.0</strong>:
-
后来我们觉得内容谁来创造,谈大学生怎么大家帮大家,谈“<span style="color: rgb(0,0,255)">edu2.0/教育2.0</span>”;
+
但是谁来填补这些知识结构上的问题,或者说这些内容谁来创造,这就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关联中。结合对Web2.0技术和社会思潮的认识,我们看到,由青年和大学生入手来“大家帮大家”(即教育领域的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运动),将为整个教育的变革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因此我们开始谈论“<span style="color: rgb(0,0,255)">edu2.0/教育2.0</span>”。
3、<strong>社会化学习</strong>:
3、<strong>社会化学习</strong>:
-
再后来我们又觉得不仅仅是内容和内容谁来创造,而是网络化的社会已经带来了整个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讨论的话题变成了“<span style="color: rgb(0,0,255)">社会化学习</span>”,并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说电脑课)入手开展一些实践;
+
再后来我们又觉得不仅仅是缺什么内容和内容谁来创造,而是网络化的社会已经带来了整个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探索的重点就逐渐转向为对“<span style="color: rgb(0,0,255)">社会化学习</span>”的探索,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说电脑课)入手开展一些实践,并对教育学(尤其是教育技术专业)进行反思。
4、<strong>新阅读</strong>:
4、<strong>新阅读</strong>:
-
继续囿于课堂和个人学习讨论,似乎已经过于狭隘了,所以我们想跳出一些刻板的印象,从个人、组织和社会等各个层面来谈谈学习,甚至更简单一点,先谈谈阅读,或者说叫,“<span style="color: rgb(0,0,255)">新阅读</span>”。
+
但仅仅从课堂和个人学习的角度来讨论,可能无法涵盖我们对开放教育运动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无法把我们既有的认识和经验与大学生支教和乡村图书馆建设等广泛的社会教育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想回到阅读,回到最为基本的学习现象和行为上,来推动和探讨教育的变革,即“<span style="color: rgb(0,0,255)">新阅读</span>”。
第32行: 第39行:
*[http://www.simple-education.org/xiaoshi/323 博物馆与未来教育];
*[http://www.simple-education.org/xiaoshi/323 博物馆与未来教育];
-
*[http://simple-education.org/?page_id=100 开放教育之路](<span style="color: rgb(255,0,0)">New</span>);
+
*[http://www.simple-education.org/xiaoshi/678 开放教育之路(一)](<span style="color: rgb(255,0,0)"></span>);
 +
 
 +
*[http://simple-education.org/blog/306 种子图书馆计划的一点基本思路];
第39行: 第48行:
==方法积累==
==方法积累==
-
即处理各种关系:
+
理念探索主要是对各种关系的一个梳理过程,对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调节是我们力图把握的基本要素:
第102行: 第111行:
==产品架构==
==产品架构==
-
“新阅读运动”正是在这个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的服务架构是:
+
理念的认识和方法的积累是我们考虑产品设计的一个基础,“新阅读”正是在这些反思的基础上逐渐浮现出来的一个概念和产品组合,目前我们认为其基本的架构可能是:
 +
 
1、'''面向全社会''':
1、'''面向全社会''':
第109行: 第119行:
目标:传播新阅读理念(知识社会中的学习与教育,或开放教育),遏制“应试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等带来的恐慌(学习体验);
目标:传播新阅读理念(知识社会中的学习与教育,或开放教育),遏制“应试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等带来的恐慌(学习体验);
 +
2、'''面向大学生''':
2、'''面向大学生''':
第115行: 第126行:
目标:推动大学生的自救,并以大学生推进大学教育改革(资源整合);
目标:推动大学生的自救,并以大学生推进大学教育改革(资源整合);
 +
3、'''面向中小学''':
3、'''面向中小学''':
第121行: 第133行:
目标:推动学校和社区电脑爱好者小组建设,并借助开放资源列表或图书室,与外界形成良好的互动(教育改造)。
目标:推动学校和社区电脑爱好者小组建设,并借助开放资源列表或图书室,与外界形成良好的互动(教育改造)。
 +
4、'''面向社区''':
4、'''面向社区''':
第127行: 第140行:
目标:以开放教育促进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社区培育);
目标:以开放教育促进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社区培育);
-
 
-
 
-
其中,我们目前首先抓的是两块:
 
-
 
-
* 大学生组织,或者说青年发展的探索:[http://hicape.com '''CAPE青年发展社区'''];
 
-
* 小型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探索:[[Seed Library|'''种子图书馆计划''']];
 
'''补充说明''':
'''补充说明''':
-
做一点补充说明的话,就是:
+
1、“新阅读”一开始叫作“[[Free Education System|自由教育体系]]”,Free Education System。其中“自由”,用了Free,没有用Liberal。希望区别于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
-
 
+
-
1、“新阅读运动”原名叫“[[Free Education System|自由教育体系]]”,Free Education System。其中“自由”,用了Free,没有用Liberal。希望区别于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
+
2、此外,首先从公众入手,因为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其实他们不关注细节,只是想要一个对教育变革稳定的预期,哪怕一个切入的视角,能帮助大家至少从一个角度理解教育的变革。
2、此外,首先从公众入手,因为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其实他们不关注细节,只是想要一个对教育变革稳定的预期,哪怕一个切入的视角,能帮助大家至少从一个角度理解教育的变革。
第152行: 第157行:
6、此外,从公众,到大学生,再到中小学,这样有可能避免直接从中小学入手时,人手不够、各种资源也不足的问题。
6、此外,从公众,到大学生,再到中小学,这样有可能避免直接从中小学入手时,人手不够、各种资源也不足的问题。
 +
第165行: 第171行:
*[[School Social Work Network|学校社会工作系统]];
*[[School Social Work Network|学校社会工作系统]];
 +
第172行: 第179行:
-
>>
 
-
==实施支持==
+
'''首要抓的两块''':
-
 
+
* [http://hicape.com  CAPE青年发展社区](大学生组织,或者说青年发展的探索);
-
*流程/策略;
+
* [[Seed Library|种子图书馆]](小型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探索);
-
 
+
-
*技术/含知识管理(blog + wiki + bbs/sns );
+
-
 
+
-
*人员/激励;
+
-
 
+
-
*财务;
+
第203行: 第203行:
*[[Open Education|开放教育]];
*[[Open Education|开放教育]];
 +
*[[Education Review|教育评论]];
 +
 +
 +
>>
 +
 +
==经典文本==
 +
 +
* 伍松:[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3798a3f0102vmkg.html 阅读改变世界](2014年12月30日);
 +
# 谢谢伍松,我又收集了“儿童教育优先论”的文本一条,我差点把伍松都忘了,呵。——“不苛求老师和家长先变成爱读书的人,根据阅读的黄金期理论,让一个人14岁以后才爱上阅读,才养成阅读习惯是极难的。这也是为何我们都在做儿童阅读推广,却极少有人和机构做成人阅读推广的原因。”
 +
# 严肃一点。从伍松的视角看出去,他说的一些现象甚至问题似乎都没有错,包括他的论断和推理似乎也也说得过去。我先不去讨论。只说两点:
 +
# 一是,书或带文字的东西,在过去可能短缺,而现在是否已不是汗牛充栋能衡量的了(至少心理感受上);简单谈论书或阅读,人是不是不稀罕了;除非你知道他想看什么,还能指出某本书可能就是他的菜?
 +
# 二是,对比印度的赤脚大学和印度一些其他教育项目,他们为什么不说印度及印度乡村的落后,也不谈阅读甚至识字,首先谈的是Real life 和“做中学”?(参Bunker Roy的TED演讲:“[http://v.163.com/movie/2014/3/U/K/M9L5P1ET1_M9L5P9SUK.html 在赤脚运动中学习]”,)
 +
 +
 +
* 阅读的重要性毋庸讳言:
 +
# 教育是人与世界对话,阅读是这种对话是桥梁(图书室是知识网络上的节点);
 +
# 阅读和书写、逻辑的关系(新阅读);
 +
# 阅读与学习、教育的关系;
 +
# 阅读和课堂的关系(书院与新学校);
 +
# 支教与图书馆项目(大学与中小学教育的关系);
 +
# 如何回到教育理论上来认识乡村图书馆运动?认识有了网络以后这个运动的价值,以及怎么把这项运动与开放教育运动,或者说学习型社会等联系起来,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看?
 +
 +
 +
* 阅读及当前乡村图书馆运动的局限性也需要重视:
 +
# 儿童阅读导航没有建立起来;
 +
# 两类图书馆(教育NGO和乡建组织各自建的)的实践的衔接问题(可持续性,在地性等上的差异);
 +
# 为什么愿意给很差的幼儿园付费,却不愿为很好的绘本馆买单?
 +
# 阅读与项目学习的比较(启蒙主义和儿童的无能化);
 +
 +
 +
* 国内外有意思的项目:
 +
# 小白和BabyCan的“今天玩什么亲子游戏”(微信公众号);
 +
# 启行教育中心的青少年“项目学习”实践(余佳玥等三个学生的故事);
 +
# 温世仁长公子温泰铭发起的“西部故事”;
 +
# 美国和台湾的农村青少年教育项目“四健会”;
 +
# 印度的喀拉拉邦民众科学运动;
 +
 +

在2015年1月5日 (一) 17:45的最新修订版本

新阅读研究:从阅读和开放教育的角度来探索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问题 | 参考:新阅读运动 / 开放教育 | 返回:第三教育工作室

目录

何谓新阅读

(待整理)


>>

理念生成

04年以来,我们在理念和认识上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1、职前教育

从职业咨询中,我似乎找到了理解教育和社会脱节的一条线索,并认识到系统解决问题要从教育入手,尤其是扩大我们对“兴趣”的认识,在中小学阶段引入对职业和社会的认识,即我们说的“职前教育”。换句话说,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信息爆炸与否或者知识有没有用,而是中小学教育的知识结构上存在严重问题。

2、edu2.0

但是谁来填补这些知识结构上的问题,或者说这些内容谁来创造,这就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关联中。结合对Web2.0技术和社会思潮的认识,我们看到,由青年和大学生入手来“大家帮大家”(即教育领域的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运动),将为整个教育的变革带来一个全新的局面,因此我们开始谈论“edu2.0/教育2.0”。

3、社会化学习

再后来我们又觉得不仅仅是缺什么内容和内容谁来创造,而是网络化的社会已经带来了整个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探索的重点就逐渐转向为对“社会化学习”的探索,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说电脑课)入手开展一些实践,并对教育学(尤其是教育技术专业)进行反思。

4、新阅读

但仅仅从课堂和个人学习的角度来讨论,可能无法涵盖我们对开放教育运动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无法把我们既有的认识和经验与大学生支教和乡村图书馆建设等广泛的社会教育运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想回到阅读,回到最为基本的学习现象和行为上,来推动和探讨教育的变革,即“新阅读”。


参考:


>>

方法积累

理念探索主要是对各种关系的一个梳理过程,对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调节是我们力图把握的基本要素: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怎么在社会上发展,个人发展中学历和职业发展有什么的关系,职业发展中最核心的是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社会对个人的认同)


2、个人与社区的关系

阿里巴巴的农村电子商务实践中,意识到的问题;


3、社区与学校的关系

乡村建设派,怎么看社区发展,以平民教育促进社区建设;NGO支持教育的两种路径的差异;


4、课堂与图书馆的关系

从自学、合作学习,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以图书室为依托,为师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持续的交流平台;


5、老师与学生/专家与新手的关系

从“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到“专家和业余选手怎么共同奉献一场专业的演出”;


6、现代公益和传统慈善的关系

现代公益应该是对传统慈善的补充,是解决传统慈善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慈善,注重本地化,系统化,但是缺少了地区间的比较等,往往难以深入,缺少了专业化;另外,传统慈善首先就是和本地社会共建结合起来的,而现代公益常常脱离了社区建设和传统慈善,往往会和社会脱节;


7、知识、权力、资本三者的关系

教育的问题归教育,政府的问题归政府,社会的问题归社会;


8、支教与图书馆项目的关系

图书室落地,支教项目可以转向提供服务;


9、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关系


10、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综合教育)的关系

不少持#通识教育#观点的朋友认为,大学生应该花两年甚至整个本科的时间放在“人文教育”上,研究生才应该开始专业学习。这无疑是在拉长正规教育的年限,提高受教育的成本,和抬高接受专业教育的门槛。我觉得这种说法已经严重背离了社会现实,是对教育认识的扭曲。
更多讨论


11、NGO和基金会的关系


12、科学与价值观的关系


>>

产品架构

理念的认识和方法的积累是我们考虑产品设计的一个基础,“新阅读”正是在这些反思的基础上逐渐浮现出来的一个概念和产品组合,目前我们认为其基本的架构可能是:


1、面向全社会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手册

目标:传播新阅读理念(知识社会中的学习与教育,或开放教育),遏制“应试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等带来的恐慌(学习体验);


2、面向大学生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手册 + 学科资源列表

目标:推动大学生的自救,并以大学生推进大学教育改革(资源整合);


3、面向中小学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手册 + 学科资源列表/小型图书馆管理 + 电脑爱好者小组

目标:推动学校和社区电脑爱好者小组建设,并借助开放资源列表或图书室,与外界形成良好的互动(教育改造)。


4、面向社区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手册 + 学科资源列表/小型图书馆管理 + 电脑爱好者小组)(简称“开放教育”)+ 社区建设 + 电子商务

目标:以开放教育促进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社区培育);


补充说明

1、“新阅读”一开始叫作“自由教育体系”,Free Education System。其中“自由”,用了Free,没有用Liberal。希望区别于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

2、此外,首先从公众入手,因为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其实他们不关注细节,只是想要一个对教育变革稳定的预期,哪怕一个切入的视角,能帮助大家至少从一个角度理解教育的变革。

2、然后是大学生,大学生就不仅是观念上的调整,也有自身学习和交流的需要。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又鼓励沉淀各学科领域的资源列表,以便形成公共知识库。

3、在中小学,除了观念的调整和网络资源,如果本地网络条件受限制,图书室就是一个桥梁,但电脑爱好者小组,是加速和支持跨越这道桥梁的一个设置。

4、我们认为,图书,是读者和作者对话的媒介;学习和教育,都是促进双方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

5、在这儿,只讨论学习,不讨论教学。把事情都先归于简单。在我们看来,在讨论教育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教”和“学”混为一谈。

6、此外,从公众,到大学生,再到中小学,这样有可能避免直接从中小学入手时,人手不够、各种资源也不足的问题。


辅助产品


我们强调

从理念到行动;从成人到小孩;从城市到乡村。


首要抓的两块


>>

教育反思


参考:


>>

经典文本

  1. 谢谢伍松,我又收集了“儿童教育优先论”的文本一条,我差点把伍松都忘了,呵。——“不苛求老师和家长先变成爱读书的人,根据阅读的黄金期理论,让一个人14岁以后才爱上阅读,才养成阅读习惯是极难的。这也是为何我们都在做儿童阅读推广,却极少有人和机构做成人阅读推广的原因。”
  2. 严肃一点。从伍松的视角看出去,他说的一些现象甚至问题似乎都没有错,包括他的论断和推理似乎也也说得过去。我先不去讨论。只说两点:
  3. 一是,书或带文字的东西,在过去可能短缺,而现在是否已不是汗牛充栋能衡量的了(至少心理感受上);简单谈论书或阅读,人是不是不稀罕了;除非你知道他想看什么,还能指出某本书可能就是他的菜?
  4. 二是,对比印度的赤脚大学和印度一些其他教育项目,他们为什么不说印度及印度乡村的落后,也不谈阅读甚至识字,首先谈的是Real life 和“做中学”?(参Bunker Roy的TED演讲:“在赤脚运动中学习”,)


  1. 教育是人与世界对话,阅读是这种对话是桥梁(图书室是知识网络上的节点);
  2. 阅读和书写、逻辑的关系(新阅读);
  3. 阅读与学习、教育的关系;
  4. 阅读和课堂的关系(书院与新学校);
  5. 支教与图书馆项目(大学与中小学教育的关系);
  6. 如何回到教育理论上来认识乡村图书馆运动?认识有了网络以后这个运动的价值,以及怎么把这项运动与开放教育运动,或者说学习型社会等联系起来,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看?


  1. 儿童阅读导航没有建立起来;
  2. 两类图书馆(教育NGO和乡建组织各自建的)的实践的衔接问题(可持续性,在地性等上的差异);
  3. 为什么愿意给很差的幼儿园付费,却不愿为很好的绘本馆买单?
  4. 阅读与项目学习的比较(启蒙主义和儿童的无能化);


  1. 小白和BabyCan的“今天玩什么亲子游戏”(微信公众号);
  2. 启行教育中心的青少年“项目学习”实践(余佳玥等三个学生的故事);
  3. 温世仁长公子温泰铭发起的“西部故事”;
  4. 美国和台湾的农村青少年教育项目“四健会”;
  5. 印度的喀拉拉邦民众科学运动;



>>

相关资料


几个文献:


实践与反思: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