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 HuiFeng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Admin (讨论 | 贡献)
(以内容'返乡青年'''姚慧峰'''的故事 | 返乡青年/青年发展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南垣村,一个很典型的江南村庄,三...'创建新页面)
下一版本→

在2018年1月6日 (六) 15:25所做的修订版本

返乡青年姚慧峰的故事 | 返乡青年/青年发展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南垣村,一个很典型的江南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以前村里的河水都可以直接喝,小鱼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我们放牛就去抓。满山都是毛栗子、野梨子、野柿子,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现在“河水不再清澈,鱼儿消失了,蔬菜瓜果也吃不到儿时的味道,而村子里的怪病却越来越多……”

    返乡青年 姚慧峰

  原职业:医药代表有机种植,打造“有机生态村”
   
    正文:

  

   11月16日,北京,全国返乡青年论坛;12月13日,广州,消费者新米品尝会;12月20日,第四届全国农民合作组织论坛……今年年底,江西农民姚慧峰有点忙,在多个场合讲述着自己的返乡种田经历。

  戴眼镜的姚慧峰不像一个农民,他曾是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大城市工作5年后却回家种地。刚返乡时,父亲觉得“脸上没光”,母亲天天哭泣,村民认为他没能力;而两年后他成功种出有机稻米,产值颇高,村民也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面对“小有成绩”的他,父母却依然认为“种田没出路”,他们与儿子的“冷战”还将继续。

  “为这块土地做点什么”

  2005年从西南林业大学毕业,姚慧峰跟其他大学生一样,来到首都北京,找到一份医药代表的工作。“从小父母便叮嘱我要好好读书,跳出农村就不用种田。我也想在大城市打拼出一番天地,脱离农村。”勤奋的他很快就升任为小领导,一个月的工资达到1万多。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受不了整天跟客户打交道套近乎,酒桌文化更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我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反思,觉得在三十岁之前,我应该找到人生方向,应该过有意义的生活。不能再彷徨了。”201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姚慧峰在CCTV7频道看到一个关于CSA模式(社区支持农业)的采访。当时他就想是不是能回家做生态农业。

  正是这个节目激起了他一直存在的“农村情结”。姚慧峰的家乡是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南垣村,一个很典型的江南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他的记忆中,家乡是美好的:“以前村里的河水都可以直接喝,小鱼小虾在水里游来游去,我们放牛就去抓。满山都是毛栗子、野梨子、野柿子,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在那个没有零食的年代,这些野果子带给我们很大的满足。”

  上学后姚慧峰离家乡越来越远,但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家乡的不断变化:村民种田开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村子里的养猪场将猪粪到处乱堆,河水不再清澈,鱼儿消失了,蔬菜瓜果也吃不到儿时的味道,而村子里的怪病却越来越多……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踏在田野里,心里总有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我喜欢这里的山水,一草一木,即使已经面目全非。但我总想为这块土地做点什么。”姚慧峰决定实施自己的CSA理念。

  于是,他搜索国内做CSA的机构,找到了广州一家名叫“沃土工坊”的NGO.2010年的国庆假日,沃土工坊的负责人郝冠辉跟姚慧峰说,他们有一个CSA项目的实习生计划,每个月只有1000元补贴,问他去不去。

  考虑了半个月,姚慧峰决定把握住难得的机会,毅然辞去了高薪的医药代表工作,到广州做实习生。做实习生的一年里,他拼命地看关于有机种植的各种书籍,到不同有机农场去学习,到各农业机构去参观,参加各个农业展销会,与消费者深入交流。

  “一年的学习让我了解到当今食品问题很严重。比如瘦肉精猪肉、三聚氰氨牛奶、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用蜡打磨的大米等等。如果吃的都得不到保障,人活着真没有幸福可言。”姚慧峰说,了解到这些后他更坚定了返乡的决心。他打算不用农药除草剂,用有机肥代替化学肥料种植有机稻米,将家乡打造成“有机生态村”。

  

  成为一个真正的农民
  2011年9月,30岁的姚慧峰回到了南垣村,开始践行有机农业理念。令他始料未及的是,父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村民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读了这么多书,钱没赚到,老婆没讨到,还回家种田,好心疼、好心疼啊。”60岁的姚妈妈流着眼泪讲述,姚慧峰从小就听话努力读书,老两口每年辛辛苦苦种20多亩稻田供他读书,就是为了让他不种田。

  “我们就是不理解,那些没有读书的人都能在外面混得好,他读了大学还回家种田?这是为什么?”62岁的姚爸爸也哽咽地说,村民见到他就问“你儿子怎么还回来种田啊?”这让他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来,脸上没光”。

  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的反对都没起到效果,姚慧峰返乡后第一年用自家的18亩稻田做起了有机实验。

  眼看着儿子“一意孤行”,姚爸爸干脆离家到附近的煤矿上做饭去,一整年都没跟儿子说话。姚妈妈也每天以泪洗面,见到儿子就“唠叨唠叨”。

  “这给了我很大压力,很久都不敢出现在人多的地方,每次经过村口时,都逃跑似地走过,不敢看人,感觉他们的眼睛都盯着我。”姚慧峰说,虽然返乡前做好了心里准备,但村子里的环境还是让他感到“窒息”,不时反问自己选择回来对不对。但当想到返乡背后的意义时,他又重新振作起来。

  2012年开春,姚慧峰开始种田,但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会农活。虽说从小帮家里插秧收割,但播种、育秧、犁地、平地、施肥,他样样不会。

  “我必须自己掌握所有农活,做出一个榜样来,家人和村民才能相信我的决心。”但当时姚爸爸还在生儿子的气,拒绝教授。姚慧峰只好向邻居求教。“我记得第一次犁田,机器翻三次,双手都是血泡,在这样的代价下学会了。播种也是经过三次锻炼才学会的。担不动粮食,我就买了辆三轮车。”   第一年,姚慧峰种了12亩多双季稻,5亩多一季稻。一年下来,他终于掌握了从播种到收割的所有农活,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农民。这时村民对姚慧峰的看法发生了微妙变化,说他一个大学生从没种过地,还这么能吃苦。   看在眼里,疼在心里。60多岁的姚爸爸姚妈妈最终还是早出晚归地帮助儿子。姚慧峰提出来给二老结算工钱,被他们拒绝了。

  有机水稻实验

  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能种出水稻?村民都不相信,于是隔三岔五跑到姚慧峰的稻田里查看。当看到不用化肥的水稻株矮、禾苗泛黄、生长稀疏时,村子里炸开了锅,“你这能收稻子吗?收稻草就不错了。”

  姚慧峰借鉴的是做CSA实习生的时候学到的有机种植技术。他在犁地时每亩稻田撒下75至100公斤的菜籽饼,让它与泥土混合在一起做底肥,这样肥性持久。防虫措施采取的是“稻鸭共作”:插秧10天后,把在家养了一个星期的鸭子放到稻田里,每亩稻田放10只就够了,因为鸭子多了的话虫子不够吃;等水稻抽穗扬花时,把稻田的水放干,把鸭子赶上岸。为了防止鸭子跑掉,要用围网把稻田围起来。

  但是有机水稻花费的人工也十分多。因为没用除草剂,稻田里的草疯长,天还没亮姚慧峰就扛着锄头去锄草;为确保稻田里有水,他经常要去清沟放水,如果没水的话鸭子就不会呆在稻田里;每天他还要赶鸭子回家,然后给几百只鸭子喂食……

  “一年下来,我几乎每天都在田里面待着。因为第一次做这个事情,很多因素都不确定,心里面总是很担心。”姚慧峰成为了村子里唯一的全职农民。其他农民都是农忙时回家种田,农闲时就出去打工。

  到了收获的季节,其他村民纷纷询问姚慧峰收了多少斤稻谷。结果是有机水稻收成仅为亩产250公斤左右,而普通水稻收成是亩产400至500公斤,相差整整一倍。但是姚慧峰将有机稻谷卖给广州的沃土工坊,每亩为1800元,单价约为7元/公斤,而普通稻谷的市面收购价才每公斤2.5元左右。沃土工坊在广州有1000多个固定的有机稻米消费者。

  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对姚慧峰的有机水稻做了检测,结果是镉含量为0.13mg/kg,铅含量为0.2mg/kg,均符合有机稻米的国家标准。

  “值得高兴的是我一年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特别是大自然这个东西我觉得比人好相处,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第一年收获不错,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算下账,姚慧峰的有机水稻产值每亩要高出普通水稻500元左右,而且还节省了每亩50至60元的农药、除草剂费用。

  第一年他早晚稻共种了28亩,种植收入约为6万元。而其他农户家庭种田收入和务工收入加在一起也只有这么多。2013年是姚慧峰返乡的第二年,他把哥哥、叔叔的田都承包下来,种了近40亩有机水稻。


  “我把返乡种田当成一种事业来做”

  看到种植有机水稻有较高的收益,村民不再议论姚慧峰返乡的事情了,而是纷纷主动上门询问:“可不可以跟你一起种?”姚慧峰趁机在2013年1月份注册成立了“宜丰县稻香南垣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了12户社员,种植面积达到120亩。2013年沃土工坊下的订单是100亩,解决了大部分有机稻米的销路问题。

  “农民很直接很现实,你跟他说有机生态是没用的,你要示范给他看,还要让他尝到了甜头,他才会积极去做。”2013年,合作社成员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有更多的农户要求加入。姚慧峰在南垣村口贴了“入社公告”,打算给社员培训有机农业知识,“让他们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认同有机农业理念”。

  姚慧峰的一个更大目标,就是把全村1200亩稻田全部变成有机种植,将南垣村打造成一个“有机生态示范村”。2013年11月份,他申报的“宜丰县南垣村生态社区营造项目”荣获福特汽车社区参与创意奖,获得了5万元奖金。

  “我们成立生态合作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各种水稻原种,做一个原种基地。一些口感好的品种就扩大规模,一些口感差的就小面积种植,让品种能继续传承下去,保持生物多样性。”至今合作社找到了黄华粘、象牙粘、野丝粘、紫香、油红、黑谷、青优等15个水稻原种。大面积种植的是黄华粘、象牙粘、野丝粘,都是农民自己育种。

  “在家两年,我发现农村缺的不是钱,而是精神文化。留守儿童问题严重,邻里关系冷漠,赌博成风,吵架打架习以为常。”农闲时刻,姚慧峰将更多精力放在农村文化改造上。

  2012年寒假,他邀请南昌大学的支农社团到南垣村支农支教,帮助组建了一支妇女舞蹈队。他还建了一个乡村儿童图书馆,藏书有3000多册,图书多为广州的消费者捐赠。图书馆就设在姚慧峰的家里,钥匙放在门上,孩子们可以自己开门进去。

  “他是回家把我们的田抢种了,我们现在是给他打工,还没工钱的。”面对返乡种田取得“小有成绩”的儿子,姚慧峰父母说心里稍微放松了些,但还是希望他能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去。“种田好辛苦啊,我儿子是自找苦吃哦。这条路子他走错了!”姚妈妈说每次看到儿子一身泥巴地从田里回来,就感到心疼。

  虽然两年过去了,但姚慧峰和父母间还是存在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当被问到是否后悔返乡时,姚慧峰说:“正确的事情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不会有太坏的结果。现在虽然辛苦,但我喜欢这种生活。我把返乡种田当成一种事业来做。”他规划自己用三年的时间从农业生产上脱离出来,把精力放在合作社的管理上。

  幸运的是,姚慧峰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2013年3月他与妻子在网上相识,4个月后两人就领证了。当时妻子对姚妈妈说:“妈妈,只要我老公不杀人不放火不做贼,他做什么事情我都支持。”

  “牛闲古树新,鸭戏碧水痕。花暖农人径,稻香南垣村。”这是姚慧峰妻子写的一首题为《稻香南垣》的诗句。


>>

搜索 复制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