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Learn to Survive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小石_时风: 我反复想, 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入手的话,从传统的考试科目入手,可能问题很多, 搞得人比较徘徊,呵
lendage(Joel,何源): 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入手的话
要不 从兴趣点入手
小石_时风: 是,
lendage(Joel,何源): 抛开传统考试科目 讲究一下综合
小石_时风: 嗯
综合的话,也要先有个切入点
比如,电脑爱好者小组,呵
歌路营的思路也值得参考,
也就是我早期探讨的,职前教育,职业与城市探索,
城市与职业探索,
他们做得比较保守,我们可以做得更开放
Sent at 11:23 PM on Sunday
小石_时风: 课外辅导班为何能喧宾夺主?http://edu.ifeng.com/opinion/detail_2011_01/13/4256653_0.shtml
lendage(Joel,何源): 嗯
切入点从身边小事入手
小石_时风: ?
lendage(Joel,何源): 比如说 下雪 可以到雪花 可以到雪的形成 然后综合各方面的知识
我想跑题了?
小石_时风: 没有,呵
你的意思,做故事、专题?搞编剧?
lendage(Joel,何源): 是在说之前的家教 相关的话题么?
小石_时风: 互联网时代的编剧?
呵,不是
我是拿来北京市现在的课外辅导机构的现状说事,
lendage(Joel,何源): 哦 那就好 ~ 我以为是继续之前的话题 所以,感觉有点跑题
哦
小石_时风: 辅导机构和许多学校之间,形成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
lendage(Joel,何源): 我的意思是 给孩子能用的上的知识
小石_时风: 呵
lendage(Joel,何源): 嗯
小石_时风: 嗯
lendage(Joel,何源): 比如 我们小时候学自然 生物 到现在一直觉得没什么用,
小石_时风: 嗯,都淡忘了
那个时候也没有真正学到多少东西,
lendage(Joel,何源): 比如从来没有一个课本或是文章教农村孩子城市的运作模式,
小石_时风: 做生活中的园艺家、建筑家等等,
lendage(Joel,何源): 或者 其他方面的 生活常识 所以现在的人都生存能力很低
小石_时风: 反过来,收集各类这些站点,让大家重温生活的乐趣,
lendage(Joel,何源): 大学毕业 换个灯泡都不会
嗯
小石_时风: 呵,是
小园艺家,
小建筑家,
小企业家,
lendage(Joel,何源): 嗯
小石_时风: 围绕学校学习、家庭生活、社区事务等,来思考?
我想象,“生活在真实中”
真实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包括职业生活等,都涉及到哪些方面,
各方面又涉及到哪些基本事务,
就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一样,
lendage(Joel,何源): 对
小石_时风: 尽可能给人一个完整的生活图景,
这样不管学什么,都是有机的,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连接起来的,
不是孤立的,
而且这种学习、摸索、实践等,又是同时丰富了生活情趣的。
lendage(Joel,何源): 嗯 从务实角度出发 比如 冬天窗花的原理啊 吸尘器是神马原理啊 电视机是怎样工作的呀 等等;
小石_时风: 有个网站,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lendage(Joel,何源): 嗯 这样在生活中学习 总是最好的
哦 神马网?
小石_时风: How Products are Made http://www.madehow.com/
lendage(Joel,何源): 想起来了 还有一个 howitworks 的网站
小石_时风: 噢?
把这些资源汇总起来
我们看看会是什么样子
lendage(Joel,何源): http://www.howstuffworks.com/
嗯
小石_时风: 嗯,怎么营造一个处处是家的社会,
从这个角度,来重新思考
做生活中的艺术家,
新客家人,
等等,这些东西,又可以串联起来了
Sent at 11:47 PM on Sunday
xiansf: 以前在北京教育NGO交流会上讨论:
“我建议所有的教育NGO,教师咱们就别做了,不跟别人争,咱做做零活,做做别人看不上的活,做做教师助手,做做课外辅导员、做做社会化学习小组等等,我们来和孩子们一起做我们生活中的园艺家、生活中的建筑家、生活中的科学家、生活中的教育家……”
前些天,又和陈露他们讨论,
Sent at 11:52 PM on Sunday
lendage(Joel,何源): 嗯
讨论什么 ?
xiansf: 我在找
Sent at 11:56 PM on Sunday
xiansf: 到你邮箱了
lendage(Joel,何源): 哦 立人的纠结讨论?
xiansf: 不是,
NGO和基金会之间对话机制问题
包括与社会之间的对话机制问题
lendage(Joel,何源): 哦
xiansf: 从没有信息,到信息越来越多,互联网界是怎么处理的,从没有NGO,到NGO越来越多,NGO领域尤其是一些掌握了资源的枢纽型的组织又是怎么处理的?
他们没有把社区涉及的问题分类,让大家查漏补缺,也没有动态地报道各类社区服务上,我们目前的社会基础怎么样、基层政府的服务怎么样、市场服务怎么样等等,然后需要什么额外的努力。
NPI打“社区服务中心”的牌,却没有认真梳理社区营造上,都涉及那些核心事务,这些事务的工作,怎么有步骤地开展,当前各类NGO在这方面的工作怎么样;这样来疏导的话,大家就没那么盲目,都来听故事,都跟着故事走,谁的故事讲得好,大家跟谁走,不会讲故事的,就扔到一边;
学校服务领域也一样,没有一个所谓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把学校涉及到的各类事务进行梳理,
按照各类事务,看当前各类NGO的工作做得怎么样,让大家有个参照的体系,知道大家的人财物都是怎么参与到一个大的系统的构建中,
lendage(Joel,何源): 嗯
xiansf: 故事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子的,是啊,只有从社区、从学校等角度,梳理这些服务体系,才能为企业和公众的参与等赋予一种意义,而不是让企业和公众,盲目地乱转。那样,企业和公众会支持优秀,也会查漏补缺。同时,NGO也能用有限的精力,去做真正触动了他们,并希望做好的事,而不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小超人。这种期望,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一定要简化大家的工作,寻求结构性、制度性的原因,而不是轻易把事情复杂化。
lendage(Joel,何源): NGO并没有联合起来,社会也没有相应的机制提供支持
xiansf: 是
教育和社区建设,社会重建,结合起来
回归生活,
Sent at 12:02 AM on Monday
xiansf: 我们重新构思一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的《学会生存》
我们可以先建一个页面,“学会生存”,
不过我没看过那份报告,
据说上麦年谈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把这个作为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
或者,做生活中的艺术家
lendage(Joel,何源): 嗯
xiansf: 你启发了我,:)
lendage(Joel,何源): 学会生存有点 不符合现代
xiansf: 又让我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lendage(Joel,何源): :-)
生活中的艺术家 感觉亲切一点
xiansf: 我们可以把做生活中的艺术家,作为学会生存的升级版,
嗯
lendage(Joel,何源): 是
xiansf: 提学会生存,许多教育学者都知道,
终身教育,也是该作者提出来的,
一个法国教育家,
而且这个词,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可能更有了现实意义,
毕竟就业等问题突出,生存艰难,:)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说法整合到一块
lendage(Joel,何源): 嗯 可以
提升NGO能力的邮件 收到
xiansf: 嗯
lendage(Joel,何源): 了解世界==>学会生存==>终身教育 当然 这个看面向的阶段
xiansf: 从这个思路走,教育,NGO,青年实践等,几方面,就越来越走向融合,
lendage(Joel,何源): 小孩子是了解世界 青少年是学会生存 后来就是终身教育了
嗯
xiansf: 呵
lendage(Joel,何源): 教育本是一家 :-)
xiansf: 是啊,
了解世界,还有这个,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它的整体框架,有许多值得参考的地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ee.html
Sent at 12:27 AM on Monday
lendage(Joel,何源): 嗯
Sent at 12:30 AM on Monday
Xiansf 2011年1月23日 (日) 12:05 (CST)
周氏华仔:@小石_新阅读 “君子教育”,茅老说的不无道理,让我想到,孔孟思想,为何在封建社会流行,被帝王重用。文化差异,早就了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差异。想想就心痛,因为这个问题,不是政府也不是几年能改变的。
小石_新阅读:很好的提醒,谢谢华仔。近来,高明和@lendage 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重新思考梁漱溟讲的“伦理本位”和《大学》所讲的“八目”,思考“学会生存”、“生活在真实中”、“做生活中的艺术家”,以及社区重建和自我重建等话题,和“君子教育”正好吻合。
Xiansf 2011年1月29日 (六) 22:53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