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30集电视报告文学——《新教育风暴》
或许许多人关注教育、甚至从事教育,却还没有看过——
30集的发端,站在21世纪的视角,回溯历史,思考现实,透析差距,展望未来,提出“为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从现在起改革教育观念、教育手段”。
第二集:《新西兰的阳光》
从一对双胞胎姐妹在国内外的不同成长经历,看待中外教育观念的差异。
从个案出发,分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意义,同时分析应试教育的模式对孩子自信心的伤害。
从上一集关于“自信心”的分析引深,进一步探讨获得自信心的正螺旋状态,和失去自信心的负螺旋状态给孩子成长造成的不同影响。
具体关注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左右下,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巨大压力。
第六集:就愿与陌生人说话
从上一集引深,进一步关注孩子隐秘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声。
从前几集的分析探讨中,进一步验证“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育”这一命题。
第八集:探究的世界
讲述北京京源学校教师王能智在80年代初开展的“研究型课程”的实践。
展现王能智与自己女儿的教育经验,而这些实践与他在教学一线的实践是相辅相成的。
第十集:孩子的心都是向上的
讲述王能智的“研究型课程”给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巨大源动力。
回顾和总揽欧美国家在知识经济到来前后,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十二集:变教师为导师
从国外回到国内,从世界性的教育变革,对比看待王能智的“研究型教学”的深层功能。
在王能智开展他的课程改革实践时,浙江省针对学生的课本和课程设置也在进行大胆深入的变革。
浙江教改由于受到各种观念的束缚,一度出现阻隔。最初的先行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后继者依旧契而不舍地坚持走下去。
第十五集:坚持与妥协想结合
浙江的教改最终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
第十六集:谁抽走了这个阶梯
展现多姿多彩的“研究型课程”给学生们的学习和身心带来的巨大鼓舞。
第十八集:谁在主宰学生的命运
通过多年的研究型教学的开展,教育的改革者们摸索出一整套经验,然而当高考当头时,他们轰轰烈烈开展的素质教育,还是要让位给高考这个瓶颈——从而提出在“课程改革、师资改革之后的教改第三大命题——评价体系改革”。
从欧美、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所进行的教育变革,进一步验证,开发学生的主体性,并沿这个思路变革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由之路。
第二十集:国家启动课程改革
具体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教育行政部门所进行的改革。
介绍为在全国推广综合课而进行的大规模的教材编写的过程。
第二十二集:实验区开了锅
介绍在国家推动课程改革之后,发达的深圳和相对封闭的山西两个实验区的所引起的波动。
深圳实验区开展了综合课后,学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动力。
第二十四集:不要被经验捆住
山西曲沃县的综合课实践产生的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在当前形式下,对如今的孩子、未来国家的栋梁的心理成长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呼唤变革教育。
第二十六集:扩大再扩大学生的眼界
介绍京源学校更为深入广泛的研究型教学开展的情景。
从中外教育成功范例,分析开拓学生眼界从身边开始,从家乡出发的实际意义和现实效应。
第二十八集:北京四中为何享誉京都
通过对四中历史的回顾和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探讨开发学生自主性和潜能的重要意义。
站在新世纪,展望未来高等教育的大方向。
第三十集:中华复兴呼唤新教育
30集的总结。
作者介绍:
王宏甲,1953年生,福建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鲁迅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解放军总后勤部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代表作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中国新教育风暴》等,曾获中国图书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