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Education System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对
Open Education System
的源代码
跳转到:
导航
,
搜索
根据以下的原因,您无权限进行编辑这个页面操作:
您刚才的请求只有这些用户组的用户才能使用:
用户
,
自动确认用户
该页面已被锁定以防止编辑。
您可以查看并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如何帮院校设计开放教育系统?| 返回[[QuestionList|问题列表]] | [[首页|工作坊首页]] =='''什么是开放教育'''== “开放课”近来热闹了一阵子,这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不可避免的一种结果。但互联网并不仅仅是在呼吁各院校和教师们能开放一些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为学生通过网络来开展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各种可能,这才是开放教育的基本内涵,以及推动整个教育变革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根本力量。在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互联网,和给教育实践带来的一些思考,然后我们就切入正题。 1、互联网与新的现实: 1.1、Windows: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户; 1.2、网:代表了多种可能性; 1.3、超链接:是“回顾历史、开拓未来”的社会引擎; 1.4、手机:连上网的小电脑; 2、开放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2.1、社会化学习:从内容的缺失和开放、到谁来提供内容、到学习方式的变革; 2.2、Edu2.0:从Web2.0看教育,从教育看Web2.0。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去中心),大家帮大家(UGC,用户产生内容),绘制教育地图(又一个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大发现的到来),开启了教育2.0或者说开放教育的时代; 2.3、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从个人学习的同时,社会也在学习。而大学生将是推动整个教育变革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 >> =='''基本逻辑和理念'''== 对任何学生、教师、学校,乃至政府而言,知识或学科的发展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同时,各学科及学生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完全依赖于个别教师、学校的指导,或者政府的干涉。而且这个逻辑,可以依次往下推。这种推理也让我们发现,教育科学的严重滞后,已经让教育家和政府,承担了太多不必要的工作。因此我们觉得,2011,是该锐意改革的时候了。 1、知识/学科发展: 1.1、什么是基本的学术训练? 1.2、怎么理解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2、学生/学习方式: 2.1、自学、合作学习,然后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2.2、有“好不好”和“应不应该”的问题,才有“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3、教师/指导方式: 3.1、学科资源列表,或系统介绍; 3.2、前沿问题,和专题经验; 4、学校/办学方式: 4.1、区分“作为一种社会系统的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教育”; 4.2、让教育问题的归教育,政府问题的归政府,社会问题的归社会; 5、政府/社会理念: 5.1、青年是大学及社会的财富,和发展的动力; 5.2、为青年的发展创造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是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的福祉。 '''补充说明:''' * 我们只想揭示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任何个体都不能阻止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 * 同时我们深信,只要揭示了这些规律,教师将无法限制学生,学校将无法限制教师,政府也将无法限制学校,教育变革将按照自身的逻辑,逐步展开。 * 如果您也相信,青年是社会变革的引擎,我们可以共同呼吁,举社会之力来培养青年。 * 有关大学生就业、教师出路和办学经费等问题,我们有机会另再做专题探讨。 >> =='''切入点和步骤'''== 从部分热门专业及本校重点专业入手,挖掘和梳理这些领域的基本资源和学术发展脉络,将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重点。并以此重拾本校师生对自身学业的信心,培育参与开放教育实验的热情。同时,我们将发掘一个技术支持小组,搭建一个推进组织框架,以及培育一个支持弥漫在校园及社会的支持网络,为本地开放教育实践提供持续的支撑。 1、教师访谈: 内容: *谈个人学术经历,尤其是该领域的学术入门、学习方式、推荐资源; *谈自己与互联网的故事,尤其是对开放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开放教育实践的意愿; 操作: *访谈由我们先来做; *访谈对象首从比较受学生欢迎或各类牛逼的老师入手; *编辑工作我们将开放出来,并希望能在学校来招募热心的学生等志愿者共同编辑; *内容报道首先从文字和图片报道入手; *访谈小组以google group来组织,内容通过wiki来整理、blog/pdf来发布、新浪微博和人人网等传播; 目标: *制造话题,吸引师生对开放教育实验的关注; *收集本地化的专业学习、网络学习经验,树立大家身边的榜样; *为开放教育本地实验搭建基本的工作和沟通平台; 2、本地实验小组: 内容: *协助搭建本地的支持性社区和实践平台; *收集和总结师生的网络学习问题和经验,制作校园开放教育电子刊物及新生指导手册; *探索开放教育本地实践的路线图; 操作: *实验小组将由我们,在访谈小组志愿者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搭建; 3、沙龙/工作坊: 内容: *邀请师生等,交流网络学习和各类平台的使用经验; *为本地开放教育实验搭建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与设计平台; *发掘更适合推进本地开放教育实践的创意和人才; 操作: *沙龙/工作坊由我们和本地实验小组来共同组织; *单周或双周,周末或晚上进行; *一般限10~20人左右; *沙龙/工作坊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自由访问和交流; 4、教师助手和社团助手: 内容: *协助教师组织课程和线上线下讨论班,及前沿探讨和学科资源列表的整理; *协助社团建立社会关系网络和专题资源的整理; 操作: *由我们协助本地支持小组来操作。 '''补充说明:''' *我们的核心工作是,寻找热情并擅长网络学习的人,邀请他们来共同参与本地开放教育实践。 *我们将邀请这些同好,致力于搭建本地化的支持小组及开放式架构上。 *同时,建立校园的先导性触媒,并为校园内的合作学习提供重点支撑。 *我们将把80%的精力,花费在最优秀的20%的人身上。 >> =='''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1、校方的支持,及必要时协助我们做其他老师和院系的工作(哪些事情不会干涉,哪些允许我们做?); 2、宽松的时间(宽松的时间是指?平时工作的时间?还是平时的时间安排?); 3、场地和设备(专门工作的场地?还是活动开展的场地?); 4、人员工资及差旅费; 5、工作人员的身份怎样? >> =其他问题列表= 八卦问题: *上千年的科举,几千年的文化,也不是一个十二五就可以解决的哦!前几天教育部公布改革民办学校办学体制试点地区学校,我感觉什么时候好学生能想到去上这些民办大学,那么我们的教育就真正的开放啦!——教育部没那么重要!首先是没钱上学或不想上学的学生,怎么学习的问题,其次是想进一步深造了,如何学习以及办学模式是否多元和办学资质是否开放的问题。从学生和学习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是开放教育的首要原则。 正经问题: *什么是开放教育系统?——为学生在越来越开放的网络社会中自学、合作学习,以及在老师的指导下建立支持环境。 *现在不是有很多开源软件么?Moodle,Sakai,Educommons等等,还有Blackboard,好像是商业软件。——软件的开源不等于教育的开放,教育的开放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一整套办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变革,也需要一套自下而上的个人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开放教育系统,实际上是一整套推动大学教育变革的技术和理念,包括实施策略等等。 *'''下一个问题!''' >>
返回到
Open Education System
。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换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动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社区入口
当前事件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所有特殊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