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Education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社会热点) |
(→社会热点) |
||
第9行: | 第9行: | ||
==社会热点== | ==社会热点== | ||
- | '''“虎妈”'''现象: | + | |
+ | 1、'''“虎妈”'''现象: | ||
*纽约时报:[http://dongxi.net/b047l 蔡美儿是“懦妇”]; | *纽约时报:[http://dongxi.net/b047l 蔡美儿是“懦妇”]; |
在2011年1月26日 (三) 04:42所做的修订版本
家庭教育研究 | 参考家庭与文化 | 家教市场 | 返回工作坊首页
目录 |
简要说明
- 收集市场上热卖的一些家庭教育图书,做一个比较研究。
- 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引入陶行知、陈鹤琴等其他学者的观点。
- 设计新的家庭教育框架。
-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注意吸收各种新的问题和方法,不断修正家庭教育的框架。
社会热点
1、“虎妈”现象:
- 纽约时报:蔡美儿是“懦妇”;
- 南方周末:华裔“虎妈”育儿经引起中西教育争论;
和@Being柳栋 老师在新浪微博的聊天记录:
柳老师:我们别得意,美国人忧患意识强。最后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小石:不是谁跟谁争的问题,而是扯皮让人觉得,教育学的话语缺失。
柳老师:不仅仅是教育学话语的缺失问题,从根本上很多问题就没有搞清楚。
小石:是,的确许多问题可能还没有梳理清楚。但不能再仅仅闷在学校里搞研究了,要以开放议题的方式,和公众一块来探讨社会变化给教育科学提出来的挑战。
另外,随便提几个问题:
1)启发式教育 + 严厉 = ?
2)有多少社会需求,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竞争能力,只要你愿意来干,都可以?社会需要和“竞争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3)资本市场奖励“创新”,我们是否也都要为了“创新”而活着?
4)如何来定义“竞争能力”?
5)大的社会创新和突破是比较少见的,大多数人是如何结合本地情况,对这些创新原型再运用,因此,是否掌握相关基本技能,尤其是否熟悉本地的相关情况,就首先是“本地化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6)怎么理解软件开发中探讨的“面向对象编程”?
>>
孩子的一般问题列表
——先列问题,搜集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 贪玩;
- 沉迷游戏;
- 追星;
- 不讲礼貌;
- 注意力不集中;
- 顶嘴,强词夺理;
- 胆子小,不敢打针;
- 撒谎;
- 偷懒;
- 不好好写作业;
如何让孩子写作业:http://article.yeeyan.org/view/57660/130655;
>>
家长的问题列表
——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你们最关注哪些问题?
黄利锋:
- 是健康成长;
- 是关注兴趣;
- 责任感培养。
小陶子:
- 只有一个孩子,总怕自己做错了,是我最大的感受;
- 理论上的高和现实生活的麻爪也是我的问题;
- 职业女性不甘心放弃事业,也不想放弃孩子的纠结也是我遇到的问题。
重大事项:
- 兴趣班;
- 择校;
- 高考志愿填报;
- 就业问题;
>>
家庭教育专家·观点比较
- 尹建莉:家庭教育、广泛阅读、自由成长;
- 知心姐姐:(告诉孩子,你真棒)
- 孙云晓:
- 周弘:(赏识教育);
- 陈建翔:
- 李跃儿:
--
- 陶行知:
- 陈鹤琴:
>>
小石的基本问题与建议
- 家庭教育这几年热起来,背后主要是什么原因?
- 我从农村出来的,感觉到许多爸妈能把孩子们送到学校去上学,应该都很不容易,甚至许多爸妈都是靠在外打工,才能供得起孩子在家里上学,我们再拿着“家庭教育”这一套说法,说家长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我感觉说不过去。大家怎么看这种问题?
问题与探讨:
- 网瘾:从个人学习,到社区学习(参xiansf微博);
- 信息爆炸:有关“教育目的”和“课程认证”,或“信息对称”和“信息验证”的问题;
- 问题少年:要有人替家长操心;
- 面对拒绝:怎么教孩子面对拒绝?
- 好教育等于好学校:一个可能误导我们的问题;
- 不适应农村的实际:贫困教育与“家政小课程”;
- 有书不读:不能解决怎么“上好学”,“有学上”的意义也会变得很小;
- 好人少:雷锋就在我们身边;
- 许三多现象:一个缺乏主动意识的、被环境改变的“许三多”;
- 替孩子选朋友:池莉没有替孩子选朋友?
- 娱乐至死:娱乐是创新的先导;
- 财商:对罗伯特·清崎“财商”教育的分析 | 爱迪斯的企业用人常识;
- 留守儿童:农村人在乎的不是“留守儿童”问题;
- 支教:“大学生支教”要先突破“支教”的观念;
- 一对一教育:一对一家教,就等于因材施教吗?
- 文科理科: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学文科? | 不要说欣赏,来点实惠的!
- 双语:不要孤立地看“双语能力”;
- 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一个伪问题;
-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个炒作概念简单说几句;
另参:
新的讨论框架:
- 家庭与文化(草稿);
>>
其他学者视角
陈志武:从金融学的视角解构儒家“孝道”体系
陈志武认为金融,就是跨时空的交易。
他说,家庭、教会、金融市场,都能提供人际间跨时间利益交换,这几种交易安排之间也的确有极强的替代性,但是,它们的利弊差异极大。
比如,在儒家“孝道”体系下,人更多是作为投资、保险、信贷交易的载体存在,人首先是经济工具,而人性价值、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被牺牲太多。一个人可以“不孝”而被处死,等于说人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金融交易的载体,就是他的金融工具作用,就是体现“养子防老”,不承认超越金融交易载体的人权。
相比之下,由非人格化的金融市场代替儒家“孝道”体系之后,压在家庭、家族之上的经济交易功能会逐步从家庭、家族剥离,信贷、保险、投资功能都可以由金融市场取代,这就是为什么我说,金融市场正在把中国家庭从利益交换中解放出来,让家庭的功能重点定义在情感交流、精神世界上,家应该是情感的天地,是精神上的安身立命,而不是利益交换场。
金融市场就是这样让中国文化走出儒家的刚性体系。从这个意义上,“五四”运动主张的“打倒孔家店”、解放个人,还必须有家庭之外金融市场的发达,否则,“孔家店”还无法被打倒。
摘自:《金融的逻辑》,http://sinaurl.cn/GtNXb
补充:
养子防老基于文化道德,金融市场基于契约法治,社会保障与福利是基于国家公权力,教会等基于宗教,四种不同人际互助安排,互相替代又相互补充。
只是由公权力建立的保障体系的腐败与浪费成本太高,所以,应该以金融市场为主,国家社保等为底线保障,家庭亲戚网络和宗教团体是最后的防线。
……
有人问:养儿防老是农村人口多的原因吗。按您这理论,如果农村金融发达了,计划生育问题就解决了
陈志武答:是的。你看:经济发达、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人口出生率都很低。金融市场越不发达的国家,人口增长都高。为什么会这样?用金融市场代替“养子防老”体系后,...
摘自陈志武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chenzhiwu
另参:
陈志武给女儿的《24堂财富课》。
>>
家教blog
>>
其他文章
议事规则:
- 曹颖:民主,从不打娃娃开始;
- 袁天鹏:一个故事让你明白什么是萝卜规则!(上:没有萝卜规则的时候) | (下:有萝卜规则的时候);(家庭议事)
- 袁天鹏:梦佳Maggie穿越记-连载1 | 连载2 | 连载3 | 连载4 | 连载5 | 连载6 | 连载7 | 连载8 | 连载9 ——从河南初一学生雷梦佳遭同学投票停课后自杀事件展开联想。梦佳穿越到美国一所中学,化名Maggie,遇到了富有中式作风的老师Laura。剧情纯虚构,与事实无关。(班级管理)
- 袁天鹏:一不小心就搞错的民主 之 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五问雷梦佳事件;
- 佚名:中国父母的身上藏着十把刀;——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第七刀:砍去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第八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第九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第十刀: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家长观念)
- 五岳散人:一场事关民主的感冒
- 罗蔚:个体绯闻关乎民主;
- 苏小和:我们丰富的身份是如何被单一化的?
高考志愿:
- 陈昌凤:美国中学生如何选择“志愿”;
媒介素养:
- 陈昌凤:孩子看“不良电视”引人担忧;
- isaac.mao介绍了一个青少年互联网研究的案例,回头找一下。
公民教育:
- 陈昌凤:12岁成长的烦恼:站在弱势一边?——
//摘要:班上有同学欺负一个老实憨厚的同学,牛牛同情这个同学,结果也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挤。有的同学甚至说那个同学是“智障儿”。牛牛的妈妈(清华新闻传播学院的老师),多次和牛牛商量,都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所以牛牛的妈妈把这个写下来,向网友求助。
//建议:1)“以毒攻毒”:可和牛牛班主任商量,带班上同学参观一家特教机构,或在特教机构玩一天。参观时,可邀请特教老师跟大家介绍,怎么和特殊儿童相处。回来后,老师和同学们可以一块写感想,办展览、讨论等。2)“公民教育”:这个话题很典型,可以纳入到“公民教育”的讨论中。另外,社会有一些专业机构,经常面对各种特殊问题,老师、家长和学校,可以适当地借助这些机构,来开展孩子的教育。
>>
其他经典教育读物
- 《学习自由的国度》(译著);
-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
- 李天燕:《家庭教育学》;
- 乐善耀:《学习型家庭: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 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
- 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
- (日)山本美芽:《美感是最好的家教:日本著名音乐家、教育家的育儿心得》
- 孙瑞雪:《爱和自由》;
- 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报告文学);
>>
家庭教育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