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Marketing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修订版本间差异)
(→相关讨论) |
(→相关讨论) |
||
第45行: | 第45行: | ||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70.html “学券制”的中国意义]——“学券制”在动员更多投资方面,也有奇效!道理在于,政府的教育经费经学券形式转由学生家长持有之后,可以用于购买私人办学的服务。有了学券,数千亿元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其中的教育领域成为民间办学机构有机会进入的市场。 |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70.html “学券制”的中国意义]——“学券制”在动员更多投资方面,也有奇效!道理在于,政府的教育经费经学券形式转由学生家长持有之后,可以用于购买私人办学的服务。有了学券,数千亿元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其中的教育领域成为民间办学机构有机会进入的市场。 | ||
+ |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60.html 刮目相看人力资本—]—我们原来的公有制企业,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制度里面缺一些东西。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缺了这些东西是不行的,你不管叫什么名义,用什么词,你要把这些东西请回来,你要叫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企业制度里面生根,否则的话,我们走不出去。这东西就是人力资本。 | ||
+ | |||
+ |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58.html 能力定价和高科技产业]——人是否乐意“调用”知识存量,更重要的,是否乐意学习,取决于社会对其拥有的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怎样定价。定价机制不简单,讲起来似乎只是钱、报酬方式和数量的斤斤计较,背后其实是完完整整的一部文艺复兴以来在人本主义基础上从人权、产权到知识产权的现代文明史。 | ||
+ | |||
+ |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56.html 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学生考试作弊、真文凭贬值、假文凭泛滥,这些现象,在我看来,都与“学生质量考核”有关。问题的重点,不是学生为什么想作弊,以及为什么有人居然敢用假文凭。问题的重点是,那些防止考核学生质量出错的机制,为什么大面积失灵? | ||
+ | |||
+ | *[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54.html 教育专家系统的可靠性]——国有教育体制的“亏损”不是反映在财务账面上,而是集中反映在教育质量上,反映在学校名牌、教职和文凭的贬值上。无论如何,没有可靠的教师和学校,要指望由“学官”来解决考核学生质量的难题,是靠不住的。 | ||
>> | >> |
在2011年1月8日 (六) 07:35所做的修订版本
教育市场化研究 |返回工作坊首页
相关讨论
薛兆丰的讨论:
- 长兴的教育革命——;
- 要教育券,还是要民间办学——;
- 教育产业化与民间办学——;
- 中国教育谁埋单——;
周其仁的讨论:
-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如果对人力资本产权形式的特点一无所知,要理解现代经济学中非常热门的“激励”理论就困难重重了。为什么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无须激励,厂房设备无须激励,银行贷款也无须激励,单单遇到人力因素就非谈激励不可?我的回答,都是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使然也。;
- 读《我心所依》感言——这么大一个国家,总还有很多地方、很多家庭承受着挥之不去的贫困。倘若偏偏生在平均数以下的阴影里,年轻人要怎样看待自己的人生?
- 反对教育产业化是一句很空洞的口号——什么是“当下我国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我认为不是“产业化”或那根本子无虚有的“市场化”,而是教育严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
- 也谈“教育如衣”——从实际出发,中国教育至少可以讲三句话。第一,确保全体国民不论贫富都能够获得合格的义务教育;第二,任何家庭都有权利依靠自己的支付,获得高于国家规定水准的小学和初中教育;第三,放弃政府对非义务教育的垄断,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大力鼓励民间办学。
- 扩招的是是非非(上)——对“非义务教育”,政府既然不可能包办,就应该向开放的产业学习,放松行政垄断,引入市场机制,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 扩招的是是非非(下)——在城乡居民家庭大大增加私人对教育的支付、明确表达了对教育的巨大需求之后,在国立官办的扩招模式难以为继之后,是进一步改变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时候了。
- 教育国有化与教授聘任制——所有知识供应者的“产品”要被市场里的“顾客”评价、挑选,不能自说自话,强卖成交。认为大学教授的待遇机制可以根本不同于市场上的普通人,我没有办法同意这样的高论。
- 教材改革的隐忧——多少年来,我国实行的高度行政垄断的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教育行政部门垄断编审,教育出版社垄断出版,新华书店垄断发行。
- 考虑弗里德曼“学券制”——在弗里德曼众多的政策建议中,“学券制”的命运最为独到。这是一项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主张。半个世纪过去了,弗氏的其他建议——稳定货币供应的增长、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废除浮动汇率、改征兵制为志愿兵制——无不对美国以至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发生实际影响。唯独“学券制”,至今只有一些小地方的局部试验。
- 农村可行“学券制”——我国农村改革开放至今,不但原先的公办、民办学校继续并存,而且私人办学已经崭露头角。社会上可选的“教育品种”增加了,只是现行制度给学生家长的选择权尚小。推行“学券制”,增加家长的选择权,是对症下药。
- 长兴县教育券——作为一个全国百强县,长兴每年的财政预算近两个亿,其中的34%——7 400万元——作为教育经费拨付。即便如此,“教育资源还是严重不适应需要”。怎样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源办学?怎样提高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他们为此满世界找参考。
- 增加选择——再谈长兴县教育券——这是我们极力主张“学券制”一定要与教育定价自由相配合的理由。质量稍次——虽然过去被认为很好——的教育服务,收费低一点,总还有市场的。考虑到我国相当多的农村严重缺乏师资,我们认为“学券制”导致的教师“下岗”压力,远远被高估了。
- 法律限制营利的结果——法律允许、支持、保护营利,实际结果不一定就能够营利。如果法律真的保护普遍的营利权利,那么利润很容易在竞争中趋向于零。上述“定律”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法律禁止营利,一向挡不住形形色色的图利活动。
- “学券制”的中国意义——“学券制”在动员更多投资方面,也有奇效!道理在于,政府的教育经费经学券形式转由学生家长持有之后,可以用于购买私人办学的服务。有了学券,数千亿元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其中的教育领域成为民间办学机构有机会进入的市场。
- 刮目相看人力资本——我们原来的公有制企业,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制度里面缺一些东西。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缺了这些东西是不行的,你不管叫什么名义,用什么词,你要把这些东西请回来,你要叫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企业制度里面生根,否则的话,我们走不出去。这东西就是人力资本。
- 能力定价和高科技产业——人是否乐意“调用”知识存量,更重要的,是否乐意学习,取决于社会对其拥有的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怎样定价。定价机制不简单,讲起来似乎只是钱、报酬方式和数量的斤斤计较,背后其实是完完整整的一部文艺复兴以来在人本主义基础上从人权、产权到知识产权的现代文明史。
- 考核学生质量的困难——学生考试作弊、真文凭贬值、假文凭泛滥,这些现象,在我看来,都与“学生质量考核”有关。问题的重点,不是学生为什么想作弊,以及为什么有人居然敢用假文凭。问题的重点是,那些防止考核学生质量出错的机制,为什么大面积失灵?
- 教育专家系统的可靠性——国有教育体制的“亏损”不是反映在财务账面上,而是集中反映在教育质量上,反映在学校名牌、教职和文凭的贬值上。无论如何,没有可靠的教师和学校,要指望由“学官”来解决考核学生质量的难题,是靠不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