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圈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以内容'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442840.htm 百度百科] '''基本介绍''': * 在学习上,我们经常出现两个典型的问题是 ,要么“经验主...'创建新页面)
(基本介绍)
 
(9个中途的修订版本没有显示)
第1行: 第1行: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442840.htm 百度百科]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442840.htm 百度百科]
-
 
+
==基本介绍==
-
 
+
-
'''基本介绍''':
+
* 在学习上,我们经常出现两个典型的问题是 ,要么“经验主义”,要么“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容易忽视理论,觉得只有亲身经历的才可信。“教条主义”容易忽视经验,觉得只有专家说的才是对的。 瑞典倡导“学习圈”的概念,比较容易打破这些思维定势。(参[http://weibo.com/1191575751/xmLfWvpIV weibo地址])
* 在学习上,我们经常出现两个典型的问题是 ,要么“经验主义”,要么“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容易忽视理论,觉得只有亲身经历的才可信。“教条主义”容易忽视经验,觉得只有专家说的才是对的。 瑞典倡导“学习圈”的概念,比较容易打破这些思维定势。(参[http://weibo.com/1191575751/xmLfWvpIV weibo地址])
第11行: 第9行:
-
* 有关瑞典学习圈的一些介绍,可参瑞典的[http://t.cn/a14zdW 这个网站],两位作者托瑞·波尔森和高淑婷,同时提供了学习圈理论和实践的中文介绍。
+
* 有关瑞典学习圈的一些介绍,可参[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255380/ 豆瓣里的几篇文章],两位作者托瑞·波尔森和高淑婷提供了学习圈理论和实践的中文介绍。
-
 
+
第19行: 第16行:
-
'''简单推广''':
+
>>
 +
 
 +
==相关讨论==
* 回复@字在人生:你有关注瑞典有关“学习圈”的实践吗?我观察村民的学习观念时,发现大家有两种较为普遍的倾向,要么把经验绝对化,要么把权威神圣化,而“学习圈”在强调学习首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中,似乎比较好地化解了这两个问题。而且既不用刻意强调什么批判性思考,也不用刻意强调什么创新性思维。(参[http://weibo.com/1191575751/xvrtjpLw4 weibo地址])
* 回复@字在人生:你有关注瑞典有关“学习圈”的实践吗?我观察村民的学习观念时,发现大家有两种较为普遍的倾向,要么把经验绝对化,要么把权威神圣化,而“学习圈”在强调学习首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中,似乎比较好地化解了这两个问题。而且既不用刻意强调什么批判性思考,也不用刻意强调什么创新性思维。(参[http://weibo.com/1191575751/xvrtjpLw4 weibo地址])
 +
* 回复王胜Alan:瑞典的百年学习圈给我很大的启发。学习圈的概念,首先回到学习本身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来谈。我观察到,它不仅对许多村民容易把经验绝对化或者把理论神圣化的倾向是一种消解,而且摆脱了我们许多青年现在要批判、要么创新这种思维倾向。用一部分人的话来说,这可能才摆脱“革命叙事”。(参[http://weibo.com/1191575751/y58pq9a2a weib地址])                     
 +
 +
*  顾梅老师:那么书本在哪里?/小石:反思的环节包含了和书本对话的过程。/顾梅老师:还有个起点的问题,从概念开始,还是从实践?/小石:不一定。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强调实践,尤其是目前教育和社会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但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某种意义上,是理论物理比实验物理,或者说是概念超前的。不用绝对化。学习作为一个循环来说,从哪儿开始其实都可以。无论是实践、经验、反思、概念化,都没有关系。/顾梅老师:嗯。我需要考虑教师的培养。/小石:先实践,这样可以带着问题来学习。实践中会碰到很多问题,学习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的感受。但也只是建议,不是要求,不排除大家从概念入手,即从话语及其实践的比较和反思等入手。
 +
 +
<blockquote>引用标记测试</blockquote>
 +
<!--注释标记测试-->
>>
>>
 +
 +
[[Category:开放教育]]

在2016年1月7日 (四) 00:01的最新修订版本

参考:百度百科

基本介绍





>>

相关讨论

引用标记测试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