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huozhe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修订版本间差异)
小 (已保护“Daohuozhe” ([edit=autoconfirmed] (无期) [move=autoconfirmed] (无期))) |
(→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 |
||
第21行: | 第21行: | ||
# 民国教材出版也呈开放格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北新、大东等都有自己的教材; | # 民国教材出版也呈开放格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北新、大东等都有自己的教材; | ||
# 民国学校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教材; | # 民国学校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教材; | ||
- | # | + | # 1949年以后中小学教材出版权被教育局收回,仅授予人教社独家经营; |
- | + | # 2001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打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教材出版垄断; | |
+ | # 教材出版的恶性竞争局面; | ||
+ | # 越读馆挑选文本的原则有三:有趣、有料、有种; | ||
+ | # “第一线”下一个调查目标将指向中学语文教材; | ||
第29行: | 第32行: | ||
>> | >> | ||
- | + | ||
==第二集:《呵护童年》== | ==第二集:《呵护童年》== | ||
==第三集:《天梯 - 寒门学子的出路》== | ==第三集:《天梯 - 寒门学子的出路》== |
在2014年12月28日 (日) 16:11所做的修订版本
《盗火者》笔记和讨论 | 返回: 教育纪录片
目录 |
第一集:《重回人的语文》
- 笔记:
- 叶开-杭州《收获》杂志社-三国里最聪明的人是谁;
- 周国平-作家-文章被肢解成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 郭初阳-越读馆-课文“我选我”;
- 钱理群-北大中文系-中学生的“两套语言”;
- 李玉龙-成都《读写月报》-“第一线”教育研究小组-语文教材中“病态的母亲形象”;
- 蔡朝阳-绍兴高中语文教师-“麻辣教师”-“第一线”学术主持人-发现小鹰和小鸭子想学习妈妈都是“自己去吧”然后就学会了-过程缺失;
- 童蓓蓓-原《读写月报》编辑,
- “第一线”总结语文教材“四大缺失”,一是事实缺失(如虚构情节,如苹果砸在了牛顿头上,爱迪生为给妈妈的阑尾炎做手术用镜子的反射原理给医生照明);二是经典缺失;三是儿童视角的缺失;四是快乐的缺失;
- 2009,“第一线”汇编,《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
- 叶开,2011,《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 人教版、北师版、苏教版,回应冷淡;
- 邓康延-深圳文化学者-民国老课本;
- 陈丹青-文化学者-民国老课本把你当小孩对待,编课的人有慈悲心,父母心,开放而质朴的时代气息;
- 老课本是蔡元培、叶圣陶、丰子恺等大家不惜放下身段,为小学生斟酌字句,来编写;
- 民国教材出版也呈开放格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局、北新、大东等都有自己的教材;
- 民国学校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教材;
- 1949年以后中小学教材出版权被教育局收回,仅授予人教社独家经营;
- 2001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打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教材出版垄断;
- 教材出版的恶性竞争局面;
- 越读馆挑选文本的原则有三:有趣、有料、有种;
- “第一线”下一个调查目标将指向中学语文教材;
- 讨论:
>>
第二集:《呵护童年》
第三集:《天梯 - 寒门学子的出路》
第四集:《守望乡村》
第五集:《大学大学》
第六集:《在路上 - 高校改革》
第七集:《课堂风暴》
第八集:《寻找马小平 - 人文教育》
第九集:《在家上学》
第十集:《公民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