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Bei Xiang Jian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在2012年12月16日 (日) 23:54由Admin (讨论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荔北乡村建设中心 | 参考:培田村 | 返回:第三教育工作室

目录

相关帐号

  1. 邮箱:libeixiangjian@qq.com;
  2. 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3. 博客:新浪博客(昵称:小建);


>>

基本思路

(从哪儿入手,分几步走,大致要做成什么样)

问题与原理

  1. 中介:消费者无法识别买的洞悉都是哪个农民提供的,她也不可能记住那么多农民;反过来,农民也没有办法记住那么多消费者;只能通过的服务商和品牌作为桥梁;
  2.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在逐渐觉醒,村里既有仍然用老办法的老农民和生态种养的新农民,但中间缺少一个桥梁。
  3. 所以,我们就先搭这个桥,来梳理和提供相关的信息,并为双方搭建一个交流乃至交易的平台切。


  1. 传统企业和品牌(包括认证)的背后是标准化与信息披露;
  2. 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话,“参与性认证”;
  3. 电子商务与农村信息化;


  1. 广告宣传和口碑传播(中心化与自组织);
  2. 专家、业余、大众的关系问题;
  3. 意见领袖、专业组织和学校的作用;
  4. 信息、分析、决策、支持;


  1. 一般市场运作是知识(专家)、权力(政府)、资本(金融)三方关系的互动,要借力打力;
  2. 一般企业的组织问题:研发与生产、推广与销售、财务与会计、人力与人事;
  3. 一个好的企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从执行,到管理,到创新,到协调;
  4. 员工的财务自由与职业发展问题:工薪族、自由职业者、企业家、投资人;
  5. 企业的发展与边界问题:开放平台的基本原理(基础应用、第三方应用);


  1. 股份,如股份合作制与股份管理,
  2. 借贷,银行或资金互助合作社;
  3. 销售中的会员制;


  1. 要参照IT与互联网的经验,把机构作为一个系统,并不断更新;
  2.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文档系统(重要改版、里程碑,解决的问题,人员等的记录);
  3. 把系统作为一个开放平台,保持与用户和第三方的良性互动;
  4. 在内部构建开放式任务列表,使所有人都有机会成长;
  5. 重视从用户到志愿者、到实习、到专职人员、到合作伙伴等发展体系的构建,不断吸收新的血液;


  1. 以事务为导向,所有人对事的认识为前提,决策更多的是基于大家的共识做判断(sns系统和开放式任务列表);
  2. 平台和项目的关系(培训中心与合作社联社,通过项目或合作社示范点,来构架培训中心和合作社联社的发展平台,即乡建中心);
  3. 基础项目与和第三方应用,及项目的集中与分散问题(笛卡尔积会大于相加发生在什么时候,1+1=2,1X1=1;3+3=6,3X3=9);
  4. 合作社的一人一票和销售公司的股份制——股东大会,董事会和代议制?
  5. 议事规则,一事一议?


>>

策略与步骤

  1. 传播:
  2. 代办:
  3. 加工;
  4. 种养;


>>

运营与管理

  1. 消费者不可能记住一个一个的农户,只能记住几个有限的“品牌”;
  2. 郭可江的“蔬菜种植合作社”这类叫法专业性强却灵活性小,小毛驴市民农园、分享收获等的叫法的弹性、开放性就更大。
  3. 不同于传统中间商(对消费者漫天要价,又对生产者极力压价),怎么来既服务好农民,又服务好消费者?
  4. 品牌和门店等设计与装修;


  1. 微博、网站等的管理;
  2. 与各类专业行业支持性组织、市集/市场、种养合作社、NGO组织等建立联系;
  3. 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和预案;


  1. 乡建中心、示范合作社、合作社联社、资金互助合作社;
  2. 民政、工商、农业口等;
  3. 注册资金和税务;


  1. 是先找成熟的市场,还是就近培育市场,可能郭可江优先直供北京市场的做法值得考虑,另外一个;
  2. 如果优先考虑北京市场的话,怎么选址;


  1. 现在有机蔬菜等定价比较高,是不是要继续延续高定价?
  2. 蔬菜可能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直接供应蔬菜具有品牌效应,但蔬菜运到北京可能成本太高,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蔬菜打品牌,而用其他产品来赚钱(黑龙江的五常大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 怎么让消费者觉得客客气气的?
  4. 是否发展会员卡?


  1. 种植品种的选择;
  2. 包装、储存与运输的管理;
  3. 怎么寻找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持网络;


  1. 怎么来发展合作农户?
  2. 合作社的管理?
  3. 合作社联社的指导?



>>

操作与问题


>>

交流与支持

(具体怎么做,要处理好哪些基本关系)

专业组织与社会网络

  1. 农夫市集:@西安城乡互助中心,@西安有机农夫市集;
  2. 有机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
  3. 合作社;@南塘等;


>>

本地组织和协调


>>

资源和参考

  1. 小陶子:流动儿童图书馆和儿童阅读导航;
  2. 李英强:立人图书馆;
  3. 姬十三:果壳·最爱;
  4. 卿有钱:地方助学委员会;
  5. 来超:驻校社工;


  1. 邱建生;新故乡计划;
  2. 欧宁:碧山计划;
  3. 李昌平:郝堂村养老资金互助社;
  4. 河中舟:蓝衣工人合作社;


  1. 杨云标:南唐合作社和“[南塘十三条]”;
  2. 袁天鹏:议事规则;
  3. 宋庆华:社区参与;
  4. 孙大午:大午农牧集团和“大午宪法”(?);


  1. 贺雪峰:三农中国;
  2. 王志纲工作室 / 卓达文集;
  3. 17startup:创业工具包;


  1. 慢食运动(Slow Flow);
  2. 慢钱运动(Slow Money);


>>


乡建文选

  1. 李昌平:社会企业和社区共同体经济是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2. 谢英俊:珀尔修斯之盾——解决70% 人类居所问题操作方法初探
  3. 爱故乡网:故乡文集


>>

相关报道

  1. 相关链接:郭可江| 老家菜园
  2. 要点分析:销售公司(“老家菜点”的品牌和销售网点) + 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 发展基金会;
  1. 相关链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2. 摘要:学院通过“校企一体化”办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学和实际生产融为一体;同时做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了“专业围绕市场转、课程围绕企业转、老师围绕学生转、学生围绕机器转”的办学新模式,企业不再只是单纯的用工单位,而是必须具备生产经营与教育教学双重身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培养、双向管理、终身教育”。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