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y Education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在2015年9月28日 (一) 10:26由Admin (讨论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县域教育 | 返回:农民之子教育研究中心

县级教育改革

读北大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刘明兴教授的文章(西部乡村教师维权现象调查,2015年4月):刘老师把教师维权问题分为02年左右和08年前后两个阶段,02年前后主要是代课教师和小学初中教师维权,08年前后主要是公办教师和高中教师维权,而核心问题是“以县为主”和绩效工资带来的负面效果。

  1. 上世纪90年代,乡镇政府拖欠农村教师工资问题严重,引发许多农村教师上访和罢课行动。
  2. (农村税费改革后)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基础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但要“以县为主”,并规定乡镇政府负有为农村学校筹措“公用经费”的责任。
  3. 200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在清晰界定省、市(地级)、县(区)、乡(镇)、行政村各方教育责任范围的同时,明确“豁免”了乡镇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实行了17年的“分级办学”体制退场,“以县为主”体制正式确立。

为了缓解矛盾,农村税费改革后,中央明确了在“国务院领导下,有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央财政也为此增加了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1. 同时,农村教师工资县级统筹、义务教育“一费制”、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等教育财政改革措施纷纷出台。教育“利好”政策不断出台。
  2. 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全免费政策;2009年,实施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央的改革态度明确,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投入连年增加,农村公办教师工资准时发放得到保障。


另外指出:

  1. 在分级办学时期,虽然教师的平均待遇不高,却不一定会引致集体性上访,特别是上访大串联。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刘明兴指出,这是因为在财政 和人事权力分散化前提下,公办教师或代课教师内部在待遇和聘用来源方面参差不齐,个体诉求不易统一,难以形成集体行动。即便发生上访活动,也比较分散,更 难以形成跨地区的大规模行动。
  2.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乡镇政府、教育局也各自承担了一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教师向更高行政单位上访的可能;而且基层各单位也有一定的财政自主权和人事管理权,更容易建立学校层面的激励机制,包括津贴发放和人事调动。
  3. 刘明兴在调研中发现,在财政分权的时代,只要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合理,就不会引起教师的集体抗议。背后原因在于,支撑这些奖惩措施的资金往往来自学校的各 种收费收入,其收费水平则由学校办学质量决定。他表示:“一旦学校依赖财政拨款来进行奖惩,而拨款总额与学校的办学质量无关,则奖惩制度在学校内部就难以 执行了。”


>>

县级教育问题

读李涛的文章提炼:当前县域教育的基本问题:

  1. 社会在教育观念上的变化(教育公平和择校热);
  2. 撤点并校(学校布局调整);
  3. 县管校用(教师选人用人制度,教师从“学校人”到“系统人”);
  4. 教师周转房;
  5. 从乡级统筹到县级统筹(目前已经实现省级统筹);
  6. 教育局行政管理工作的变化;


读刘春益的文章提炼:农村教育发展的矛盾与协同创新

  1. “省级统筹”职责不明确与“以县为主”能力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2. 教育管理属地化与教育属性公共化之间的矛盾;
  3. 人口流动不确定性与教育资源配置固定性之间的矛盾;
  4. 乡村优秀师资流失与乡村教育吸引力匮乏之间的矛盾;
  5. 城市学校超载与农村学校生源不足之间的矛盾等。


>>

县教育局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

(李涛介绍四川芥县教育局在编在岗的公务员行政编制人员仅仅10人,其中包括教育局长1人、副局长3人、副局级调研员2人、财务科长1人、督导办公室主任1人、人事科科长1人、成职幼教科科长1人,而该县目前工友58人在局机关从事工作,其中绝大多数属于教师编制,系该县从各类学校中借调来的,包括县政府总督学、基础教育科科长、局办公室主任、德育科科长、招生办公室主任等一批中上层干部。仅少数几位后勤人员,如司机、厨师属于合同制用工人员。参澎湃新闻网“乡村教师的骨干老师如何被抽空?”,2015-9-22日)

  1. 局办公室;
  2. 财务科;
  3. 人事科;
  4. 德育科;
  5. 督导办公室;
  6. 招生办公室;
  7. 基础教育科;
  8. 职成教育科;
  9. 学前教育科;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