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ESEC Position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在2011年2月8日 (二) 13:01由Chenluaihr (讨论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新修订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返回AIESEC


AIESEC价值及定位

AIESEC首先是面向学生的,上不上新闻,不是大事。AIESEC的中文网站重视程度现在也不够。而且网站信息太少。这些东西不先打理好,其他新闻报道得越多,越是得其反。别人来搜索找到你的时候,发现各种负面或者言词不清的内容,看也看不懂。首先是激发起别人的兴趣,然后别人会去搜索,一般搜索出来就是你的博客或者网站的信息,但是一进网站会发现什么都看不明白。


AIESEC的本地化做得很不充分。中国未来领导力项目, 我感觉这些同学的思路很奇怪,我知道,我看过,前几天还去看了一下,我觉得AIESEC倡导的领导力等一些概念,和我们的氛围差别比较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领导力不断地被解构,整个社会都开始重视平民、对话的色彩,他们的措辞,让人觉得像过气的参渣和语言的潮流不合节拍。


AIESEC的语言风格,和我们的社会潮流是相逆的。AIESEC这块,我感觉,要有比较大的变动才能适应中国的情况,TEDxYUE,在本地化的探索上,应该说做得还不错。 他们重新阐释YUE,YUE+等,Your University Experience等;原来的YUE是,粤,现在就变化比较多,他们借助TED,然后塑造YUE, Youth,University,Eagerness。给YUE赋予新的内涵,Eagerness也不错,YUE强调的是更多的人的参与,不是强调所谓的精英,而AIESEC一直逆着这种路线,我怀疑他们根本没有考虑清楚,AIESEC的价值、定位等,大的调整,首先是对AIESEC中国要做什么事,要做一次深入的探讨,要重新定位。是要做交换实习生,但是选什么样的学生,怎么选,选出来以后,实习的同时要为大家做什么,等等,挖掘这些具体的环节上价值和改进的空间,AIESEC就只能停留在当前这种表面的热闹中。报道不报道,都没有太大的价值。最多就是让人知道,有那么一个机构,可以把一些学生送出去,做交换实习生。否则,你说让媒体报道什么,重新考虑AIESEC的价值和定位以后,语言、宣传策略等,就都可以调整。现在AIESEC的语言里,很多符号都是没有参与的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的符号。 这种语言风格,完全是一种自我限定为一个小圈子的方式。


AIESEC是提供了交换实习生这种机会,但AIESEC中国,根据国内当前的情况和自身发展需要,要找什么样的学生,找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最大化AIESEC及AIESEC中国的价值,这个是不清晰的。当前来说,我觉得AIESEC要发掘,学生中间那些“文化探索者”。就跟探险家一样,招募探险队员,就是对异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极客一样到各种异域文化中去探险,这样他们回来呆了的有价值的信息会更多,而且不像很多人只是出去旅游了一趟而已。


AIESEC这些思路不够清晰,文化探索者,本身就是极客,就是精英,但不用你强调,而且它是自然的、开放的文化,不需要一开始就强调精英不精英的,只是你在选择的时候其实本身都是择优录取的, 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的游戏,只要你想探索,口头上强调什么精英,让人觉得很傻帽。 你做的事,是不是够酷,才是关键。在很多场合,精英是个贬义词, 我都怀疑这些AIESEC的同学,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滥用这些词汇,所以在宣传的整体策略和方向上面这个总会的一些政策和引导很重要。


AIESEC应该集中精力,调动大家一起来做有价值并且有挑战性的事,而不是热衷于给成员带盖高帽子。 比如,要去哪个国家实习,那个国家的青年在做什么,比如国内许多青年,探讨创新,探讨NGO,探讨社会企业,探讨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 学生主要的精力是放在梳理那些国家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各种值得研究的方面。 而不是简单的强调说学生去哪个国家发达。或者哪个国家好玩。既然过去了,就要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就像当地的青年一样,观察和思考问题,每个国家,每个问题的关键词列表。 然后大家在这个WIKI平台上面去添加内容,做链接。帮助大家深入的了解周边国家和他们的青年,他们的问题,他们的探索等等。包括认识国外的青年,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他们又是如何行动的。讲述这些故事。 然后回来,发现的问题越多,以后进一步探讨的话题也就越多,他们的成功实践。


在国内的开拓阶段,更需要认真去挖掘这样一批喜欢探索的学生,为AIESEC中国塑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但AIESEC这些年来,名声有了一点,但实际上做的事,实在让人看不上眼。 业务是送实习生出去,但关键是,送什么样的人出去,就像当年,美国返还回来的庚子赔款,一部分建了清华大学,另一部分就是选送留学生去美国,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怎么选人,选对了人,那么许多事情,就都顺了。其实就是一个选人系统的优化和再造。一系列基于对人的服务。


AIESEC是桥梁,它可以根据国内的需要,来重新定义“实习”这件事,另外,它可以根据需要,来选人。在事和人上,它都可以重新定义, 这是本地化的问题,从传播的角度来探讨AIESEC,不容易抓住它的问题。毕竟它是一个定位本身还很模糊的机构,你能要求别人怎么关注它。即使它自己主动与媒体打交道,我觉得也没有太大效果。


我不是说AIESEC国际,AIESEC国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提供了可以选派实习生的机会,你怎么利用的问题。 但这些基本的问题,国内这些同学,做了好几年了,似乎都没有理清楚。多强调可探讨的问题。


你可以尝试梳理一下AIESEC中国这块, 可以尝试先从事、人、流程,等几个方面去考虑,重新认识事、或者说,“实习”的价值,然后是,选什么样的人,去实习,或者会说,来做这些事,其次是整个流程要怎么走,中间有哪些重要的环节,要做进一步分析,要细化进行考虑。


可以尝试先来认识AIESEC中国可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做哪些事,更能让AIESEC起到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的作用。收集各种有价值的探索主题,比如今年要去某国,然后可以考虑怎么收集有关该国的各种探索主题。作为国内的运营团队,要从整体上考虑这些事。


AIESEC如果做得好,本身就可以转化为一个校园传媒和实践平台的。等于借AIESEC国际的力,打造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建立新的自我的一个桥梁。World Man,塑造新一代有世界胸怀和视野的年轻人,AIESEC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而不是现在这种自我陶醉似的精英什么什么。精英是和对社会乃至世界的责任、担当连接在一起的。不是说,有机会出国,有机会去大公司实习,等等,这种看似收买似的交易。这些提供机会的公司,也都跟着这些学生组织,吊了价。


这些公司提供机会,本来希望培养新一代青年的,一代有担当的青年的,结果这些机会,被学生组织作为筹码了,我不排除有些公司也只是在做交易。但是,一个缺乏社会理想的学生组织,那是很可悲的。AIESEC也谈社会责任,但是似乎大家落到实处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落。 所以,AIESEC一开始要挖什么样的人,组建什么样的人的团队,就很重要。首先是对社会问题等有比较清晰的意识的人,很多时候关键的人聚在一起,及时外怎样,他们都会做出很有价值的事情。不了解社会问题,谈社会责任,难免变得空洞,有时候觉得,五四那一代青年真的是很酷,他们很多东西,是踩在时代的脉搏上的,他们站在问题的前沿,并引领着社会的思考和实践,那时候条件也很差,至少经济上比现在差不少。那时候的年轻人,理想主义情怀很重。可能那时候,多半读书,能读到大学的,都是不愁吃不愁穿的学生,个人生存压力小,而世界风云变化,国家风雨飘摇, 所以,他们很自然地,就把个人的思考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了。造就了一大批,富有才华的青年。现在,我们学生的生存压力,似乎也把AIESEC这样国际性的学生组织给拉下水了,:)


AIESEC没有同化我们,先被我们同化了,本来是想给更多人洗脑的, 反而被洗脑了。国际视野、人道主义情怀等等,在AIESEC中国,似乎并没有看到。是模糊的。国外那种,社区服务的精神,国外许多人那种,朴素的,生活在真实中,的自然、率真的生活方式,也没有体现出来。 反而觉得,AIESEC中国,故意在做一种迎合,一种所谓的“国际化”, 不是发自内心的,反倒成为一种浮躁,形式、语言,处处模仿,唯独和人家的精神,相去甚远,东施效颦。


我觉得,AIESEC中国,欲国际化,要先本土化,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探索,没有问题,没有这些视角,去了也难免走马观花,跟大多数人去国外旅游,就没什么区别了。 关键还是,核心运营团队,这些同学,怎么来定义和导向AIESEC中国,我始终觉得,AIESEC这类学生交换组织,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个好机会,如果理顺了,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先要搞清楚,AIESEC能给中国的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什么不同的东西,当然,做为回报,有时候你也要考虑清楚,AIESEC中国,能给世界各国的青年,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了解中国的机会,就是一座桥。等于,在挖掘国内的各种企业、非政府组织等资源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思路。桥的两头,连接着各种各样的机构,你优先选择与那些机构合作?包括优先选择什么样的学生去实习,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其他的事才能顺着往下探讨。包括临时改变实习国家,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问题视角要有,到了另一个国家,他们也可以探索相关的问题。


一开始要去了解和探讨的问题要明确,比如某些国家在某个领域有特别之处,一开始就可以开放。持续的各种童鞋可以去了解。每个人同一个项目,回来的感受都不一样, 完全期待意外的发现,那就是纯粹的旅游者的心态了,这种不做任何准备或预设的做法,效果很难衡量。但有预设,只要时间等安排预留出一定的空间,并不妨碍意外的发现。 另外,尽可能推进一些持续的探索,今年去了,明年是不是就不能去了?没有交换实习生的机会,别的机会是不是就不能去了?只要有与该国相关的一些探索主题,其他去往该国的机会,也都可以因此连接起来,包括与该国的大使馆等,互通相关信息等。也可以与研究该国文化等的研究机构等结合,有相关学术交流机会等,都可以关注。


比如以往有去过印度了,国内研究印度文化、经济、政治等的有哪些学者和机构,有哪些相关的学术组织、论坛等,有哪些企业有与印度往来的业务,国内也有一些印度的留学生,他们有没有什么论坛等,是否可以邀请他们做一些交流、探讨等;这样挖掘,它会越挖掘越丰富,会在国内形成一个关注和研究印度经济、文化、教育、政治等等各方面的一个小圈子。


组织或搭建一些持续推进中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的小圈子,这应该是AIESEC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如果能做到,印度的学生来中国留学,首先找AIESEC中国,那就很不错了,包括中国的学生去印度留学,首先找AIESEC,那也就很酷了。AIESEC中国,让你成为“中国通”,一方面,我们致力于让外国学生成为中国通,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为中国学生去了解一些目的国,搭建良好的平台。 AIESEC中国,可以为AIESEC国际提供参考。 也就是说,立足于AIESEC中国团队,本身可以做什么事。把这块,先做扎实了。


这样做的话,交换实习生的价值,就超越学生本身了,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在里面,与企业、基金会等探讨,也就有了更多的东西。实际上每年送出去500人,每人5000元的费用(企业或者基金会来出),也没多少钱,很多基金会完全可以承担的,但是,你要给基金会充足的理由。要让基金会看到这样做的价值。同时,也要充分展现这种价值。 如果前期把这些都理顺了,不用你找媒体,媒体都来找你。


印度是很有意思的,国内很多搞瑜伽什么的,请印度的瑜伽师傅来教,搞得火热,印度的青年人是如何看这些东西的,如何看待他们的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的, 如何看待瑜伽在中国的流行等,话题很多,这些课题甚至都可以成为学生论文的材料了。印度作为我们的邻国,我们实际上了解非常少。实习生交换组织,进一步,也可以与一些机构合作设立学术奖项等,佛教,在印度和中国都有相当多的信徒,同时佛教也有很多支派,印度的年轻人是如何看待佛教和印度社会的关系等, 还有人讲,印度的土地私有制度,土地自由买卖,制造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流落到城市,在许多城市形成大量的贫民窟,印度青年是如何看这些问题的,如何看待他们的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的,如何看待瑜伽在中国的流行等,印度作为我们的邻国,我们实际上了解非常少。很多问题,都可以和印度青年探讨。


还有就是除了学生之外,其他的社会人士,他们对于这些国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形成问题列表,大家也可以就这些问题去思考和探索。 AIESEC不是“模拟联合国”,但却是可以针对各国,开展的专题探索频道。学生本身就可以搜集和了解,社会各方对某一国家某些领域的各种问题和思考。而且学生要去做交换实习生,也给了学生收集和汇总这类问题,一个很好的动力。其他没有机会的人,除非有非常强烈的爱好或者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工作,他一般不会在这些事上,特别较劲。所以,AIESEC应该是做这类事情,天然的,最为合适的机构。这样也比较好聚合关注,也不容易引起政府 的反感。弱化大组织的印象。而是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形象。政府一般也不会过于敏感。其实政府太需要这样的学生组织来拓展全民的视野了,因为随着经济等发展,我们与欧美之外的许多国家的经贸、政治、文化交往,已经越来越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教育文化的注意力,基本都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身上。甚至连我们周边许多国家,还有以往我们所谓ide亚非拉盟友,都被忽略了。AIESEC要清楚,我们的这种空档,要有策略地,和学生、企业、政府等打交道。


ActionThinker与小石的对话整理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