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and Culture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序言)
 
(17个中途的修订版本没有显示)
第1行: 第1行:
-
家庭与文化:一个未婚爸爸的家庭教育观 | 返回[[Family Education|家庭教育研究]]/[[首页|工作坊首页]]|
+
家庭与文化 | 返回[[Family Education|家庭教育研究]]/[[首页|工作坊首页]]|
写作方式:
写作方式:
-
#以未婚爸爸和探索者的观察和思考来写作:比如以探寻和讲培田的故事等方式来写作?
+
#以一个未婚爸爸和探索者的观察和思考来写作:比如以探寻和讲培田的故事等方式来写作?
#从感性到理性: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展开,最后提炼;
#从感性到理性: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展开,最后提炼;
第12行: 第12行:
*理念和用户,是推动教育变革(市场会填补空白);
*理念和用户,是推动教育变革(市场会填补空白);
*两种研究取向:弗洛伊德和马斯洛;
*两种研究取向:弗洛伊德和马斯洛;
 +
 +
说明:
 +
*昨天有朋友说到她的家庭对她的影响,我就想,很多人回想起来,都能从父母身上找到自己今天的困境的影子,但反过来,为什么我们小时候,这么依赖我们的家庭来形成我们的性格呢?假如我爸爸妈妈是个赌徒怎么办?我是个孤儿,又怎么办?我和爸爸妈妈混迹在北京的打工人群中间,爸爸妈妈也无法左右自己的生活,脾气变得很暴躁,又该怎么办?所以,我想谈论的家庭教育,实际上不仅仅是给爸妈找问题,而首先是想给爸爸妈妈们提供新的支撑(见和paula的聊天记录)。
第17行: 第20行:
>>
>>
-
='''家现在怎么了'''=
+
='''家里现在怎么了'''=
-
——家已经不成家的样子了,人们处处寻找家,却找不到家。家给教育提出了什么问题?教育又怎么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融合?
+
——家已经不成家的样子了,人们处处寻找家,却找不到家。家给教育提出了什么问题?教育又怎么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融合?//或者说,变动不居的家庭,要求教育首先要清晰起来,更能适应变动不居的家庭变化,简单、开放、灵活。
*我喜欢她和她的家里的氛围(我们不再是以前的临近社区之间的通婚,通婚的范围在扩大,结合成家庭的两个人观念文化差异可能也比较大);
*我喜欢她和她的家里的氛围(我们不再是以前的临近社区之间的通婚,通婚的范围在扩大,结合成家庭的两个人观念文化差异可能也比较大);
第27行: 第30行:
*我是个大学生,我的同学去支教,被碰得头破血流;——教研网络与教师互助体系;
*我是个大学生,我的同学去支教,被碰得头破血流;——教研网络与教师互助体系;
*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看上去很好,却面临解体,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我要寻找改变——转型社会里,城市化进程面前,我们大家庭面临解体的痛苦,我们需要寻找自救的方法和新的连接纽带;
*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看上去很好,却面临解体,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我要寻找改变——转型社会里,城市化进程面前,我们大家庭面临解体的痛苦,我们需要寻找自救的方法和新的连接纽带;
-
 
*传统的指导体系解构了(青少年指导体系);
*传统的指导体系解构了(青少年指导体系);
-
 
-
 
-
*陈志武从金融学的角度对家庭的解构(大家庭时);
 
-
*家庭完不成的任务——孩子要放在社区图书室里,家庭才能得到解放(小陶子的问题,及和高明的讨论);
 
-
*张五常谈到独生子女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小家庭的问题)——需要社会有更健全的社会支持机构;
 
-
*周其仁等谈论“学券制”;
 
第41行: 第37行:
*深入到家庭,我们才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期待和教育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及社会变革的问题;
*深入到家庭,我们才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期待和教育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及社会变革的问题;
*家庭文化、真实世界中的教育学、社会变革,要分开来处理,而核心是教育学,其次是许多家庭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的问题?
*家庭文化、真实世界中的教育学、社会变革,要分开来处理,而核心是教育学,其次是许多家庭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的问题?
-
 
第48行: 第43行:
='''上学是怎么回事'''=
='''上学是怎么回事'''=
——做为家长,我们不得不帮思考上学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教育变革是怎么回事,当然对一个家长来说,这他妈太痛苦。
——做为家长,我们不得不帮思考上学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教育变革是怎么回事,当然对一个家长来说,这他妈太痛苦。
-
 
-
探寻真实世界的教育学;
 
-
*我戏虐老师和教育——教师节,学生给我的挑战;
 
-
*但很快我发现——网络时代,中美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新教育;而百年来的教育史和教育科学本身,让我不能仅仅去批判);
 
-
*把教育的归教育,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
 
-
*首先理清教育变革的脉络——儿童观、学习观、教育观,然后再说家里怎么结合教育机构,做好孩子和我们自身的教育;
 
-
 
新的学习方式:
新的学习方式:
第64行: 第52行:
重构学习内容;
重构学习内容;
 +
*家政教育——及什么财商、情商、科学教育等;
*给PLP的分类(及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评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关系);
*给PLP的分类(及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评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与开放教育的关系);
-
*家政教育;
 
第75行: 第63行:
说明:
说明:
-
*梳理对教育的基本认识
+
*梳理对教育的基本认识;
*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开放的平台(类似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chrome平台);
*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开放的平台(类似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chrome平台);
第82行: 第70行:
>>
>>
-
='''家能做什么'''=
+
='''家里能做点什么'''=
*从依赖,到独立,到互赖(完美机构的培训);
*从依赖,到独立,到互赖(完美机构的培训);
第98行: 第86行:
>>
>>
-
==附录==
+
='''附录'''=
 +
遗留问题:
 +
*教育中有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问题——网络时代,中美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这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新教育;而百年来的教育史和教育科学本身,让我不能仅仅去批判):
 +
*家庭中有关家庭、学校、社会各自分工的问题——把教育的归教育,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
 +
 +
 +
*陈志武从金融学的角度对家庭的解构(大家庭时);
 +
*家庭完不成的任务——孩子要放在社区图书室里,家庭才能得到解放(小陶子的问题,及和高明的讨论);
 +
*张五常谈到独生子女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小家庭的问题)——需要社会有更健全的社会支持机构;
 +
*教育市场化——周其仁等谈论“学券制”;
>>
>>
 +
[[Category:家庭教育]]

在2012年8月25日 (六) 03:08的最新修订版本

家庭与文化 | 返回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坊首页|

写作方式:

  1. 以一个未婚爸爸和探索者的观察和思考来写作:比如以探寻和讲培田的故事等方式来写作?
  2. 从感性到理性: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展开,最后提炼;


目录

序言

说明:


>>

家里现在怎么了

——家已经不成家的样子了,人们处处寻找家,却找不到家。家给教育提出了什么问题?教育又怎么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融合?//或者说,变动不居的家庭,要求教育首先要清晰起来,更能适应变动不居的家庭变化,简单、开放、灵活。



说明:


>>

上学是怎么回事

——做为家长,我们不得不帮思考上学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教育变革是怎么回事,当然对一个家长来说,这他妈太痛苦。

新的学习方式:


重构学习内容;


创设学习环境:


说明:


>>

家里能做点什么


附:


>>

附录

遗留问题: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