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期的“结平衡账”和农村发展机制
对分田到户前后做个简单地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
分田到户以前,即使大家都没钱,可以先记工分然后年底结平衡账的方式,保障村里的公共事业的劳动力投入,快速增加村落整体的资产,这也是增加村落长期收益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投入机制。
但分田到户以后,这种公共事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就迅速打破了——事先没钱,就什么都做不成,因为大家都没钱,又都要挣钱,要各忙各的,摊工或集资难度非常大。村里几乎什么事都很难办,修个路安个路灯什么的,都只能到处跑政府项目,或找村里出去当官的或有钱人。如果我们关注国家能力建设的话,可以看到村落的能力建设也因此被消解了。
另外,我就琢磨,当时的“结平衡账”是否可以看作我们今天的一种“期权”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