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注册:和学生一起玩“取名游戏”
在介绍各种网站的时候,我们几乎都是介绍这些网站有什么样什么样的功能等等,然后推荐大家可以注册一下试用。但怎么注册,我们一般都是一笔带过,似乎这儿也没有多少可以讨论的。但当我们给中小学老师和学生推荐Gmail、好看簿及各种社会化网络工具时,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和学生的用户名等非常不容易识别和记忆,尤其是个别老师帮助低年级同学集体注册的,以地区、学校、年级、学号等组合起来的用户名,更是让人恐怖,所有的学生顿时淹没在一组几乎毫无意义的符号后面,我不知道这样的用户名除了老师之外,还有谁会喜欢?
反过来想想,我们多年使用网络的一些糟糕的体验,又似乎有很大一部分来出自用户名注册和管理。因为开始的时候使用网络毫无经验,我们随手注册了一些用户名。到了另一个网上注册时,这个名字又被别人占用了,然后我们又临时想了一个用户名来注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有一个用户名、两个用户名、三个用户名、四个用户名……,当然这是一种无比糟糕的体验。
可能思想过于活跃,小石同学恰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模范”,注册过的用户名就有xiansf、youthstudio、Dr.Saye、edu2lab、wenti.shi等等。
一个非洲兄弟就曾因为我的Skype用户名Dr.Saye误以为我是他的同乡。而Dr.Saye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玩笑”——可以叫“撒野博士”,也可以说“啥也不是”。
昨天看到SLL社区有同学添加我的flickr帐号Dr.Saye为好友,可惜我自己已经无法登陆了。flickr的保护措施做的简直太好了,我提交了备用邮箱还不行,还要添加出生年月日、所在地区、邮政编码等,而当时我怎么填写的,只有鬼知道。几年来,我已经换过好几个住址,而且那一刻我是不是认真地填写了出生年月日更无据可查。当然因此,你才看到了一个最糟糕的例证。
至于说有些人的网名看似如何朴素、如何有趣,或者意味深刻,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个人品牌,比如xiuli、keso、isaac mao等,我只能徒生羡慕。现在我常用的网名xiansf,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念。
认识到问题,不等于能解决问题。最近我逐步在做的一些调整是,在提到xiansf时,尽可能把日常大家对我的称呼“小石”也标注出来:“小石(xiansf)”。在SLL社区上新开的这个blog注册时,我干脆直接采用了xiaoshi,首先做到了一点,能念出来,而且采用的就是汉语“小石”的拼音,不懂汉语的人,也大致可以念出同样的发音,不至于某个老外念我自己的名字时,我自己都不知道。当然在SLL社区里架构的个人blog还非常有限,这个名字不至于重复,我还有一定的选择权利。那么要在其他一些网站上注册时,我们该怎么做呢?目前我只想到了一个办法,列到这儿,也欢迎大家说说你们有什么更妙的招。
我的办法是,可以把用户名设计成“比较固定的主体部分+比较灵活的辅助部分”,辅助部分又可以设计为前缀或者后缀。尽量保持一个固定的、易识别、易记忆的主体部分,然后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有趣的、或者有特殊意味的辅助部分。使注册时,个人的用户名有一个比较特殊、有比较固定的选择空间。
比如对我的用户名进行简单设计的话:
主体部分可以是我的名字:xiaoshi
辅助部分可以设计成:70s (70年代人) – 70s只能做后缀;
也可以选成:sll (教育大发现社区的简写)- sll做前缀、后缀都可以;
比如只采用这两种辅助选择的话,
那么注册时我的用户名就可以在:
xiaoshi
xiaoshi70s
xiaoshi.70s
xiaoshisll
xiaoshi.sll
sll.xiaoshi
等之间比较灵活de做出选择,
并尽量保持了一些易识别、易记忆的特征。
这是不是有点像是在玩文字游戏?的确是,呵。
小石同学在这儿也建议很多老师和同学一块来玩这个“取名游戏”,尤其是我们许多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和同学,希望大家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来,:)
六月 5th, 2009 at 4:50 上午
其实现在很多网络服务都提供了Profile name,所以User name怎么样都没有关系了。
对机器来说,两个用户就应该使用两个不同的用户名User name,免得搞错了。对于人来说,重名就没有多大关系,毕竟在一个人的社交圈子里,遇到重名的情况是少数。
邮件和其他的社会化社区网站都可以设置Profile name,这样人们可以很容易保持同一个身份名字,让社交伙伴辨认。
有些难搞的是Twitter和个人网站的域名。这两者都需要直接使用英文或数字,中间不可以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