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语]大荔农场的路在何方?
早晨从城里回来的时候,等着寄存车子的地方开门取摩托车的功夫,去吃了点早点,看到“农场”(又叫六师,这里指以陕西省农垦集团大荔农场为主形成的一个工农业集镇)的“光华纺织厂”(早期的名字,叫了多年,多年来在搞转制了等,不知倒过几次手,现在叫什么也没有注意,只觉得厂里的工人和家属多年来日子都不好过)门口北边建了一片“陕西省安居工程”的房子,打了个广告是,“让农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觉得这个幽默多少有点黑色。
周围村子里的老百姓80年代中期以来,就开始逐渐从以粮油棉为主的“老农业”,转为以瓜果蔬菜肉蛋奶,尤其是瓜果为主的“新农业”,即经历了黄宗智教授所谓的一场“农业的隐性革命”,甚至“农场”各个连队的许多土地也都承包出去搞了新农业,但相关的工业企业仍然是以粮油棉的加工销售和相关机械生产为主,完全脱离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之外,并深陷原料大量依赖外调等各种转型、转制问题中。
另外,“农场”地界上两个比较显眼的现象,一是光华纺织厂门口北边的陕西省安居工程再往北一点,紧靠路口,这几年多了一个,“六师教会”,背后可能是纺织厂的老家属区;二是原来的农垦中学(妈妈的舅舅,我叫老舅,以前当过多年的校长)已经从原来让人羡慕的农场子校,到逐渐萧条,到不知道哪年开始停办,几年前连校园也已经被一个合作社(不清楚有什么实际业务)买了去。农场的精神和教育文化根基已经动摇,甚至垮掉?
现在改制和改名后的“农场”——荔北企业公司——路在何方,又怎么走?它和我们附近村民,和大荔县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乃至整个中国农业,包括三农问题和相关探索的关系,来来去去路过,也不由得会关心,会想一想。也欢迎大家提供农垦系统改革、思考和历史沿革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