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Archive for the ‘方法论’ Category


[实录]和蚂蚁聊好看簿网站的价值和支持青年发展的重要性

七月 2nd, 2015 by 小石

石山 10:26 我很想回过头来好好看看好看簿,我觉得这是没有被大家重视的实践。 石山 10:32 我想,我可能要把这些东西梳理一下, 石山 10:32 包括对好看簿的一些认识 石山 10:33 也包括社会化书签delicious和diigo等 石山 10:33 包括邮件列表 蚂蚁 10:36 很有价值 石山 10:37 在所有课程中,中小学电脑课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技术发展很快,课程还远未成熟,教师探索的愿望很强烈,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连接很多,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从中小学电脑课教师的专业社群入手,是孵化全国乃至地方性的教师专业社群的基础,而教师专业社群建设,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整个教育走向改革走向开放的基础。 石山 10:39 基于图片故事的好看簿,是极为重要的交流平台,现在那些基于视频的,走偏了。 石山 10:43 教师专业社群,既可以为每个普通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提供基本的支持,也可在现有的城市的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甚至中国与外国之间建立联系,本质上也是拉平之间的鸿沟,为各地能够提供基本的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石山 10:44 换句话说,这既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解决之道。 石山 10:50 我觉得你们抓住了一点,读图时代,基于图片故事来思考交流的深入等。 蚂蚁 11:10 我现在看起来,好看簿的价值在于图片主体,异步碎片化交流 石山 11:14 嗯。从媒体类型的角度来看,在文字、视频、音频、图片中,只有图片可能是最基础的形式;从交流形式上来说,异步的、碎片化的交流,也是最为基础的形式。 石山 11:17 这两年随着TED、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等流行,这一轮在线教育热中,很多机构都从视频切入,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石山 11:23 记得一开始你们做好看簿的时候,我和Alex在五道口附近的雕刻时光简单聊过,我看到一些Web2.0项目,在强调“去中心化”的时候,也都忽视了“编辑部”的价值,我建议Alex,除了技术的考虑,可以做一个编辑部。 石山 11:26 类似于要有一个部门专门挖掘和推介好看簿的价值,不仅仅是在好看簿上,更应该走到高校里去,各种教育论坛上。 石山 11:27 但我看Alex并没有重视这个建议。 石山 11:30 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说,因为教育领域缺少一个这样的,专门推介各种教育创新和应用的平台,类似于没有一个真正的“edu2.0论坛”或什么。 石山 [...]

Posted in 教育技术, 方法论, 青年发展 | Comments (0)


[案例]浅谈好看簿团队的图片故事实践和思考

七月 2nd, 2015 by 小石

先说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这四种媒介中,图片可能既直观又随手可以拍,门槛最低。 然后以图片为基础,任何人都可以把教材和本子上的笔记,或者其他材料,随手拍上来,然后“分屏”讲解注解(加上辅助的语音和文字),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制作学习材料或课程的门槛。 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为我们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发懒的话,还可以让它们滚屏成为视频一样来播放,整个添加一段音乐或讲解。 也就是说,视频还原为一帧帧的图片和脚本,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图片故事和交互机制(异步交互),可能是未来学习材料或课程的一个基础。 这是好看簿(http://haokanbu.com)的核心,也是我非常认可好看簿探索的基本理由。 蚂蚁作为好看簿创始成员和长期坚守者,他和同伴的思考和实践,对于整个在线教育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 在好看簿前面,又拍网(http://yupoo.com)可能是国内最早思考“图片故事”这一概念的团队之一。06年底左右,我们当时的校园传媒项目就和他们做过尝试。可惜那只是玩票,又拍网并没有考虑把整个重心放在基于图片故事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上。 只有蚂蚁和好看簿再次出现时,这一思考才成为实践,并积累了大量的图片故事和教研教学案例,可供我们进一步来探讨。 也因此,我认为,好看簿和豆瓣、diigo、新浪博客等,是上一轮Web2.0思潮和技术探索中,国内最值得尊敬的项目和团队之一。在中国的教育技术和教育发展史上,就应该为他们记一笔。 注:diigo.com,社会化书签,类似现在的云笔记和云办公系统,有机会我再介绍,创始成员Joel等对于阅读和学习的关系等也有非常值得关注的思考。

Posted in 开放教育, 教育技术, 教育案例, 方法论 | Comments (0)


[辨析]数据还是问题?事实还是经验?

五月 23rd, 2015 by 小石

1、数据还是问题? 数据怎么做出来的?反映了真问题吗?还是说,它只是某种观念的投射? 能抛开数据,先说说你最直观的感受吗?感受到了什么问题? 数据的背后带有观念和判断,而问题或许可以更有助于大家了解发生了什么。 2、事实还是经验? 同样的道理,事实背后隐含着某种观念的判断。经验或许更有助于大家看到到底有哪些可能。

Posted in 教育札记, 方法论 | Comments (0)


【辨析】通识教育 vs 专业教育

一月 20th, 2015 by 小石

某友:失眠,想起过往阅读的经历,发现大学毕业后,没有那平静的书桌,阅读量直线下降。2013年,是近年最低值,好像只读了10本左右;2014年,大概读完了20本左右的书籍,但也留下了很多烂尾楼,荒废了不少时光;2015年,希望接上去年那些烂尾楼,接着去计划性地阅读包括教育学、科技、历史、政治学、社会学、文学、经济学、心理学的各类书籍,到2016年元旦前,争取超过60本。以后完成一本,在此条朋友圈打卡一次,并发布书目信息及评论,欢迎点赞监督,更欢迎推荐书目! 小石:我先提出不同看法,大家回头可以进一步讨论: 1、对于青年来说,迫切的问题可能不是上述,类似自我的“通识教育”,可能是“通死教育”。 2、建议从反思“专业教育”尤其是自我的“专业学习”入手,深入思考专业学习及其实践的可能性。 3、比如,是否可以按照“项目学习”(PDCA)、“创客教育”(培养未来的产品经理:科研–商推–法务–文媒)等等来对专业教育做一些改进? 4、然后,透过专业学习和相关企业的实践、产业生态建设的参与,以及与社会的深入互动等,实现自我对社会的“以管窥豹”, 6、并在学习发展,和同学、同事、同行、同乡等等的交流中,达致基本的“通识教育”或“社会共识”, 7、同时,又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服务素质、主体精神和社会关怀? 我先说到这儿,大家还有什么补充,还有哪些改进专业学习或专业教育的做法值得关注? 先考虑建设性的话题,等实在无聊的时候,大家一块再来做“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之辩”的考据和分析等。

Posted in 开放教育, 教育解释, 方法论, 青年发展 | Comments (0)


写给驻郝堂村的一位有研究热情的女孩的讨论提纲

一月 20th, 2015 by 小石

1、能谈谈你的研究吗? 2、你是怎么开展这项研究的? 3、你怎么看目前这些份实习或工作? 4、这些工作合你的研究之间是什么关系? 5、你觉得这里现阶段和下一阶段的工作对你的研究能有哪些帮助?或者你希望以什么视角来进一步观察这里的实验,而你所能贡献的部分又是什么? 6、目前以小鹰计划的成员参与到这里的实验中,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你真正参与到里面了吗?(我看到今天他们/乡建院并没有邀请你们去参加他们的会议。) 7、你觉得研究人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基本条件) 8、如何创造这样的条件?你有什么样的考虑? 9、你觉得像你这样的,对研究有热情的青年学子多吗?大家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10、如果你来为大家搭建研究支持平台的话,你会做什么?怎么做? 12、如果先从一件事入手,或只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先列这么多,想听听你的思考,希望不是太冒昧。欢迎探讨。这也是我比较关注的问题。) 2015-01-18下午 ..

Tags: ,
Posted in 乡村建设, 开放教育, 方法论, 青年发展 | Comments (0)


为什么不分享出来?

一月 9th, 2015 by 小石

有些话,只有兄弟能说出来—— 三的几条看法和建议: 一是,少拽大词 ——你的什么什么构建了什么,出了你们的圈子,大家听不懂; 二是,为什么不分享出来 ——既然你觉得大家做得不对,你有看法想法,为什么写出来和大家交流呢?你是看大家热闹吗?真要想帮大家为什么不发到36kr等行业媒体上,和大家一块探讨? 三是,不要谈你们,大家怎么了 ——你的理论和想法,跟大家什么关系,比如我就想把国外优秀的编程课做成下载的视频可和图书来卖,有问题吗?你办个研讨班,给我发封信,我就得参加吗,你能帮我什么? 生活中,要有诤友! 【讨论】 娜娜:我以为热衷于社会化学习的人的觉悟应该要比这个高一点。如果构建对于你来说是大词,那ruby、linux这些词对于我来说也是大词。如果因为别人说专业名词就没有兴趣交流,那还拉什么跨界群?大家在自己的圈子里老实呆着就好啦! 小石:有的是必须的,但绝大数未必。要悉心听大家的看法和建议,:) 娜娜:这段话是写给我的吗? 小石:没有,是说给我听。我很好的朋友,大学生时我们就一块踢球,考研,一块来北京,又相互激励,目前在线旅游创业。我最欣赏的哥们之一。 娜娜:哈哈 我还以为是你写给我的呢 看来研究教育的人都有些通病 小石:哥们做产品经理时间长,喜欢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另外,他也是屡挫屡战的互联网创业者,最能理解创业者的感受。同时,他是一个老geek,他比所有人都明白分享的价值。 安猪:我就一直建议你说事情尽量具体,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小石:好的,同样记下来,:) 小石:这两天也在反思,要先抛开理论和概念,也抛开数据和逻辑,回到问题和经验上,心里这么想,还没体现在语言和行动上,被抓了现行。 【辨析】 1、数据还是问题? 数据怎么做出来的?反映了真问题吗?还是说,它只是某种观念的投射? 能抛开数据,先说说你直观感受到的问题是什么? 数据的背后带有观念和判断,而问题或许可以更有助于大家了解发生了什么。 2、事实还是经验? 同样的道理,事实背后隐含着某种观念的判断。经验或许更有助于大家到底有哪些可能。 同时回到问题和经验,可能更有助于各个领域各有不同理论和方法的伙伴,参与并产生有效的对话。

Posted in 方法论 |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