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Archive for the ‘社区建设’ Category


书记很怕开会?

八月 1st, 2010 by 小石

晚上在村民家闲坐时,某村民跟我谈起,书记在村里已经是连续第三任,很多问题没能很好地解决被积压下来,一开会村民代表和小组长等,就你说这个问题、他说那个问题,甚至直接人身攻击等,所以,书记很怕开会。除非上面什么通知下来,必须传达什么精神才会开会,开会的时候,也是照着文件赶紧念完,念完就宣布散会。 我简单跟介绍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及其在NGO和乡村中的实践: “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乡村的实践: 萝卜白菜规则在南塘(上篇)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4c793fa9df3e6f43 萝卜白菜规则在南塘(下篇)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3ad1ef9a0649833b “罗伯特议事规则”在NGO中的实践: 王石的沉默——一个遵循“罗伯特法则”开会的协会 http://www.readersdigest.cn/article/3418 与王石面对面 http://www.readersdigest.cn/article/3414 与袁天鹏面对面 http://www.readersdigest.cn/article/3416 相关链接: 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0版)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82433/ 袁天鹏:民主从学会开会起步——《南风窗》2007年度公益人物 http://www.nfcmag.com/articles/96 袁天鹏的blog: http://hi.baidu.com/rrnr – 另推荐: 易中天:《成都方式:破解城乡改革难题的观察与思考》,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72044/

Tags:
Posted in 社区建设 | Comments (0)


给培田旅游开发的几条建议

八月 1st, 2010 by 小石

一:培田作为一个开发中的旅游区,已经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反响,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政府也在逐步加大力度。但似乎培田的旅游规划和发展理念尚不清晰,近十年的开发,不仅没有为当地百姓的经济生活等带来实质性改变,原有的教育文化血脉也面临断裂的危险。 来培田之前,我并不了解客家人、客家人的历史、及客家人为摆脱历史困境(身份困境?)曾做出的种种实践,但来培田一个多月,我却似乎能直接触摸到,客家人过去如何客走他乡、又难忘故土,以至对家园的追寻和思念逐渐升华为一种“精神家园”,而无论走到哪儿,他们都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把那儿变成一个更像家园的地方,培田又似乎正是客家人曾经最近接“精神家园”的一种实践。 历史已经跨进入21世纪,“老客家人”的心已经安顿下来了,但城乡差距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又迫使许多人背井离乡,产生许多“新客家人”和对“家园”的渴望。 所以,我冒昧地设想,是否可以借旅游开发之际,探索“文化体验游”,把培田定位为继承和挖掘老客家人传统,并孕育“新耕读文化”及“新客家人精神”等等的一片沃土呢?并通过“新耕读文化”及“新客家人精神”等,把现在讲的古民居、古村落和周围的田园、山水等结合起来,为培田的进一步旅游开发创造空间呢? 二、此外,让我感到纳闷的是,到目前为止,培田似乎还没有一份导游手册,也没有一个网站。导游带着游客来,一般从冠豸山等过来,由旅游管理部门把连城的冠豸山、四堡、培田等“打包”一起送给游客。游客在培田转一个来小时,就匆匆地被带走了,和培田人没有发生多少“交集”。有人认为留不住游客是因为旅游配套设施落后,但恐怕这还不是关键问题。 旅游产业,之所以经常叫旅游文化产业,不仅旅游开发中的核心资源常常是文化,而且旅游开发中的核心工作往往也是文化传媒渠道等的捻熟运用甚至掌控。尤其是在各地都在搞旅游开发,都正在争游客的时候,对旅游文化准确的理解和文化传媒渠道独到的运用,就成为旅游开发工作中关键的本领。 所以,培田在旅游宣传上,似乎首先应该强调一定的独立性,建立自己的手册、网站等,最好能对培田旅游文化的传播等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甚至专门组建一个小而精的负责与游客、媒体、研究机构、驴友或旅游发烧友、旅游公司等沟通的运作团队。 关键是在这儿,要肯扎下去,谈培田就先立足培田,先不要讲冠豸山和四堡等。把培田的文章先做足了,让人觉得到培田,就想多呆几天,甚至不想走了。把培田潜在的文化价值先充分展现出来。 此外,手册、网站等文化传播工作先行,把游客先招揽过来,也有助于培田人等在旅游配套设施去投入,甚至网站本身也可以成为培田旅游开发和古民居保护等的募捐或招商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在旅游开发的实地工作中,建议先考虑以下三点: 首先在“南山书院”放上书,作为一个同时面向学生、村民和游客的“小型图书馆”,再逐步说其他功能等; 其次用校舍或老宅等建立武馆,恢复武学和文武并修的传统; 第三是在附近的山水上先布上点,走走旧时的古道等,或者再与村民合作,在山上建一些小木屋等。在偏僻的乡村,有书看,随手翻翻,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看到有人在习武、打沙包等,看一看就有人手痒,随便玩几下,一玩一出汗,不得再休息一会儿。加上山上随便转一转,半天就过去了。有了这三个点,游客活动的空间拉大和时间拉长了,给旅游经济中最直接的食宿等收入就打开了一定的基础。Ps. 有关培田教育实验及南山书院恢复等问题,我会另外专门来讨论。 以上建议,希望能多少给大家一点启发。 小石, 新阅读实验室(筹), http://simple-education.org xiansf@gmail.com

Tags:
Posted in 社区建设 | Comments (1)


如何”举全村之力“,来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五月 19th, 2010 by 小石

前两天去北师大,碰到“四环游戏小组”的同学,因为孩子安全的问题,政府要求他们关闭。之前“农民之子”在密云的幼儿园,也碰到类似的情况。近来因为学生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政府也派遣了大量的安保力量把许多公立学校保护起来。但学生学校有了保护,学生放了学呢?另外,在学校的保护,能持续多长时间? 我听”四环游戏小组“的几个同学介绍,许多孩子的家长提出来,他们愿意义务地组织起来,轮流照看孩子,但有关部门还是要求他们关闭。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在家长或群众主动提出来,希望参与学生的安全保护时,我们怎么来进一步引导? 这也让我想起了希拉里女士的《举全村之力》。为了动员整个社会,让所有的孩子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希拉里女士引用了一句非洲民谚: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如今我们在组织家长及社会来保护孩子上,NGO和政府应该在发挥什么作用?我们如何来”举全村之力“来保护孩子们? 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Tags:
Posted in 教育札记, 社区建设 | Comment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