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Archive for the ‘未分类’ Category


如果学校里有电脑爱好者小组…

八月 19th, 2009 by 小石

这是我在教育大发现及相关社区里发的一个讨论帖,我写的内容是: 最近和翟涛老师讨论怎么通过学生兴趣小组的形式,来辅助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并激发校园里社会化学习的热潮时,我们注意到学校里,学生的兴趣小组少,教师工作也会特别累。 如果学校里有电脑爱好者等小组,不仅可以像“老师的小助手”一样,给信息技术老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可以在课余普及Web2.0与社会化学习等 知识,而且这种小组的存在,使各年龄段的同学不分年级地都能参与进来,可以给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一种校园内的、持续性的支持系统,同时也给校园里增添一种富 有感染力的互助文化…… 以下是阿伟老师的留言和我的回复: 2009/8/19 阿伟老师:  参与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本地区初中和高中搞课外小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参加比赛。信息技术老师工作上要做出点成绩,学生的比赛成绩是重要方面之一。考核、评优、评职、工资都是和成绩连在一起的。 ===>在wiki里,我在这儿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治性组织少,就是为了和一般老师发起及竞赛左右的所谓课外小组相区别。在师生之间,老师本来比较强势,然后再去直接领导学生兴趣小组的工作,那么老师的个人魅力很可能取代学生的兴趣,所谓自治性很可能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在学生自治性组织里,教师应该主动退到后台来,让学生随着兴趣等自由探索。 具体怎么操作,可以尝试来设计一套基本的规则。另外,珍妮·古道尔博士发起的“根与芽”,以前出过一个类似的培育学生自治性组织的小手册;还有,《罗伯特议事规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的起点。但具体怎么操作,仍然有待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里普及Web2.0与社会化学习的可能性极小,一周1-2节信息技术课,需要学习知识较陈旧的课本上的内容。 放学后晚上作业大约需要1.5-2个小时时间。(周六、日能休息一下,锻炼一下身体)。 一切为了考高中、考大学这个实际的目标,没啥好办法。 ===>在探讨Web2.0与社会化学习的同时,我们就是要探讨,如何从学习与工作自身的规律入手,来超越应试目标。此外,我们相信,学生有自己的办法来普及Web2.0与社会化学习,比如校园的黑板报、手抄报,包括周末同学聚会等等。重要的是,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做,老师要认真当一回学生。 可参几年前的文章, 教育改革:要大力促进职前教育的深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4l.html 和新近的一点资料整理: 个人梳理:从职业指导到社会化学习的实践 http://sociallearnlab.org/xiaoshi/?p=260 通过学习了解:普及Web2.0与社会化学习是一个先进的方向。 在教师培训项目里加入可行,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协调官方机构) ===>教师培训是一方面,但如果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之前,有一些老师和同学已经开始动手实践,当大规模培训的来时,不再只是“外来的和尚念经”,而且有本地的老师和学生团队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实践,那对当地师生来说,又会有什么不同? 希望寄托于未来,在目前各师大广泛推行最有实际意义,10年内走出师大的新教师将会以新的学习和交流方式踏上教育岗位,做为润滑剂慢慢更新的旧的教育队伍。 ===>很好的建议,我们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一些自由软件社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会逐步形成联盟,并在师范院校以及各个大学,逐步展开工作。 – 欢迎参与这个讨论。

Tags: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老玉米校长的到来,是社区最好的生日礼物

八月 19th, 2009 by 小石

下面是7月29号社区沙龙暨社区发起一周年小聚之后隔了几天,在这次沙龙讨论帖里记的几段话,其中也包含了我对这一年社区实践的一些基本认识和态度,所以刚才又看到以后,觉得还是贴在这儿,时常给自己提个醒: 已经过去几天了,因为一直参加其他研讨活动,一直没有来得及留言,但当时沙龙的情况仍历历在目。 当老玉米校长带着几个校长走进来的时候,我更加明白,这一年来,不是我们做了多少努力或者多少有效的工作,而是许多像老玉米校长这样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他们自己对网络和社会化学习由衷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才使我们有机会坐在一起,分享我们大家的快乐和向往。 我们都不由得为老玉米校长的努力感到欣喜,并非常希望能和其他几个校长一起,分享我们在社会化学习实践中的发现和快乐。我们也非常欣慰地看到,一个真正的、自发的、自生长学习社区,正在甘肃张掖地区的老师和同学们之间逐渐诞生。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为不断地这些老师和同学加油和分享他们的快乐。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Web2.0和社会化学习给老玉米校长等带来的变化,也非常高兴能和这些渴望改变,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动当地教育变革的老师们一起工作。 似乎加上当天我们参加了wiser-u组织的中法Web/education/science研讨会,这一天的快乐多了一点,我们过多地在分享着快乐。甚至没有能让几位校长,多说说他们在网络教研等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许,那个场合本身也不太适合更加严肃地讨论一些问题。 但所有这种误会,并不等于我们和几位校长之间相互没有感知和进一步交流的愿望,而是因为我们彼此可能都更深切地想探讨,而快乐往往是即兴迸发的,问题却总是经过思考和过滤会姗姗来迟。我们分享快乐的冲动,也暂时压制了校长们的问题。但当终于我们可以让大家快乐中间稍微歇息一下时,老玉米校长等的问题和思考,却是那么绵长,短短几句话,似乎都说到了大家心坎上。 另外,经过这么一闹腾,我发现校长们从原来的拘谨,也开始逐渐活跃起来,不再口口声声又“口是心非”地称呼什么专家不专家了,回到一种真正讨论问题的氛围中,回到一种更加坦率的学习伙伴的关系中。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 我希望,这次交流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仅是老玉米校长、几位校长甚至张掖教育自发式变革的新的开始,也是“教育大发现”社区在经历一年初步探索之后的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共同努力! —- 另外,在7月份的社区简报里,我也用同主题记了一段话,顺便转在这儿: 7月底正好是社区发起一周年的时间,我们商量这期沙龙大家可以做一次比较轻松的座谈。希望和大家一块来回顾一下一年来我们共同走过的路。这一年来我们是怎么聚到一块,社区又是怎么发起的,又怎么一步步走过来。以及这一年来,那些让我们激情澎湃的时刻,那些关注我们、或和我们一起实践的人,那些值得记忆和分享的小花絮,等等。希望这次聚会,能让我们重新认识社区和我们自己,也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很巧的是,老玉米校长说他们要来北京参加培训,所以这次沙龙又变成了和老玉米及他们甘肃张掖其他几位校长之间的座谈会。当老玉米校长带着其他几位校长走进会议室的那个时刻,我想在场的很多人都更加明白了,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老玉米校长这样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他们对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化学习由衷的热爱,和他们为此所做的不懈努力,才使我们大家选择了聚到一起,并呼吁更多的老师、学校和同学,以及家庭、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到这场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变革中来。同时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大家连接起来,不断地为大家的努力加油,并和大家分享彼此的快乐。 附: * 7.29社区沙龙通知及讨论帖 * 活动故事及照片 * SLL’ 2015愿景

Tags: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西部农村教育到底缺什么,谁能改变?”

八月 14th, 2009 by 小石

李明山老师在讨论帖“一所学校:甘浚镇星光小学”(甘肃张掖一所乡村小学)中问大家: 我一直关注大家对一个村级小学的讨论,我罗列几个关键词:西部农村;农村教师;农村教育;教师观念;教育投资;信息化建设;师资力量;考试成绩;教育质量。 这个学校前几年才辞退了几个“民办”教师,2009年2月辞退了最后一个代课教师(没有工资可发)。 我想大家应该以此为例,思考一下: 西部农村教育到底缺什么,谁能改变? (抛砖引玉)我的感受是: 1、缺办学自由。只有办学自由,才能更自由地进行各种教育实践。也只有办学自由,才能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真正参与到教育变革中来。即使已经陷入这样的困境,仍然不允许自由办学,等于扼杀了分头突围的可能。 2、缺网络。网络协作可以使乡村老师从繁重的课业中得到部分的解放,同时使乡村之间更加有效地连接起来,大量的城市教师、大学生、社会志愿者等,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乡村教育中,并为乡村的教育和文化重建的创造各种可能性。 3、需要对未来整个教育的情况有一些预见。比如,和余波讨论生物学茶吧时,我们谈到: 上次侯爽来的时候,我在做社区简介ppt时,探讨了我们社区当前的一个主要特征是: * 以大学教育技术教研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初步形成了一个Web2.0与社会化学习及开放教育的自生长学习社区; 在整个教育的信息化过程中,既有一定的示范性,又能发挥一定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可能很自然地会产生一些基本的延伸: * 比如在大学,可能既衍生出一些专业学习/学科发展的学习社区,又进一步衍生成新的通识教育和个人综合发展的自生长学习社区; * 在中小学,可能既衍生出各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的学习社区,又进一步衍生成各地区综合教研的自生长学习社区; 这其中,中小学开的科目,大学里基本都有对应的专业,比如语文/中文、英语、数学、生物、物理、化学、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历史、地理、体育、美术、音乐等等,而大学里往往有很多中当前中小学可能闻所未闻的领域。 所以,从大学开始的专业学习/学科发展的自生长学习社区,和将来从中小学开始的区域综合教研自生长学习社区,有一定的交叉和互补性。当然也不妨碍个别科目的专业学习/学科发展自生长学习社区和中小学相应科目的教研社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生物学茶吧,我们还不太清楚是否会是这样一个大学专业学习/学科发展和中小学生物科目教研结合起来同步发展的社区? 而中小学教育改革总的趋势,一方面是强调研究性学习和综合课改(压缩必修科目、减负)之外,另一方面又会增设各类小课程、强调通识教育等,也使中小学教育进一步差异化。 将来大学各类专业学习/学科发展的自生长学习社区,必然会以小课程、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与和中小学区域综合教研改革等发生结合。与我们一些大学附 中附小或者许多西方贵族中小学里,依托高校使中小学的小课程和课外活动较为丰富,为师生创造了一些更为丰富的学习环境的情形,会有些类似。但因为大多数中 小学不可能都挂在某些大学下面,做其的附中附小,但网络却为这些学校提供了另外一些可能。 另参:http://tiny.cc/SLL2015

Tags: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旧文]教师节:一份迟到的祝福

八月 12th, 2009 by 小石

——我想保持沉默,却想起了我的石老师爸爸 昨天加入了博客网(Bokee.com)教育博客群,有人上来就问我,“石老师好,教师节快乐!”我赶紧说明,我不是老师,:)。另外,我听着叫“石老师”特别别扭,我听惯的,都是别人这样叫我爸爸。别人叫他“石老师”,我怎么好随便也被叫“石老师”,即使当了老师这样听着恐怕也很不习惯。 说到教师,我的爸爸、舅舅、堂姐、堂嫂、表姐、姐夫等许多人都在乡村、小城市或者大城市,小学、中学或者大学做教师,有的勉为其难、“尽职尽责”地做着小教师、有的游刃有余、风风光光地做着大教授。 生活在他们周围,我能体验到,多少年来,社会投射到他们身上的各种光怪陆离的影像。有时候是恭维,有时候是讽刺,平等而友好地极为罕见。这让我看“教师”这个词既超脱,又普通。 我经常拿我身边的“人民教师们”开玩笑,尤其是我爸爸。前些年,我经常给我老爸说,别干了,挣钱那么少,活还死累,你喜欢是一回事,两个儿子上学,你总不能光靠我妈吧?呵呵。我妈总是在边上搭话,“你说不让你爸教书,让他干什么?”我就开始罗列这个可以干,那个可以干,反正挣钱都比当老师挣得多,“要干的话什么不可以干?”我妈解招的能力特强,总是几句话打发,这个他干不了,那个他不了,等等。我急了就争辩“要想干什么不可以学”,这时妈妈就准备好了结束语,说他们年龄大了,指望你们吧,搞得我无话可说。这种时候,爸爸总是很少参与争论,只是在一旁笑。 事实上,我从来不是真正想勉强爸爸要怎么改变什么。尤其是想到每年过年,几个村组织篮球赛期间,打完球,许多村里的年轻小伙子、已经在外面闯荡回来过年的大小伙子都围到我们家,热热闹闹,和“石老师”谈论着这场比赛怎么怎么样,下场打谁怎么打,那哪个队怎么怎么厉害,要怎么防着他们哪一手,当然,也有他们在忙什么,上学怎么样,工作怎么样,等等。一般来说,我在一旁搭不上话,但给他们打个洗脸水、递个毛巾,倒茶、递烟还行。听他们唠咳,也分享着他们的快乐。我知道本村邻村许多年轻人,因为爸爸这样一些乡村体育教师(有时也兼数学老师、音乐老师,等等),得到了许多让他们终生难忘的东西,可能爸爸也是吧,或许还是他生命里最闪耀的部分。 至于爸爸体育课能教得怎么样,有时爸爸和他们的同事聊天,我在一旁听热闹,他们同事看我不怎么把爸爸当回事,喜欢跟我一本正经地说,你爸爸年轻的时候体育那可怎么怎么厉害,篮球、排球、乒乓球、铅球、铁饼、标枪、跳高、跳远、广播操、长拳太极拳、长跑短跑,还有象棋、围棋,各种裁判等等他都会,还说以前县里教师培训的时候,爸爸总是给“师训班”做示范动作,我觉得听起来像是他们在数都知道有哪些体育项目一样,太夸张了。可有时候奇怪,这些东西我都见过爸爸有模有样地教过我们,但我还是要“逗”爸爸,说他最多也就是门门都懂点,不过门门都不精。爸爸好像觉得这也算恭维,只是笑,也不说什么。 更有趣的是,连村里组织锣鼓队需要凑热闹的打鼓手、敲铛铛锣、吹个唢呐号子,婚丧嫁娶写个对联、请“账房先生”,甚至有的人家发生了纠纷请个作中调停的人,也有人找到爸爸。 有时我也感慨,我老爸简直是多功能的。可他乐此不疲,你有什么办法?对做这些他还总有理由,比如,该热闹的时候,就得大家一起捧捧场,要不然就没意思了;或者人家有事不去帮忙,邻里邻居说不过去,等等。妈妈有时会向他抱怨几句,“自己鞋坑的草都拔不干净,就知道往外跑,跑得比谁都快,好像谁给你发工资了似的 ”。可事后,别人说起爸爸的好,妈妈总是跟着很高兴。所以,老听妈妈这么说,我都不知道她是在夸奖还是在警告我爸爸。 应该说,从小到大,我真没少跟爸爸顶嘴。还没有上学的时候,爸爸就开始教我识字,给我买书,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考上了大学,就能做到。开始我很听话,比别的孩子早学了一点东西,走到哪儿都是人见人夸,爸爸也很高兴。长大一点我开始知道玩了,一玩爸爸就担心,而且对我很严厉,有时甚至觉得我的前程都很渺茫,显得他特别有长远眼光,:)。这让我很不舒服,有时更激起我的反抗。回想起以前跟我爸爸“顶牛”的样子,有一次我甚至给长竹竿一头烧黑了,在高高的白墙上写下骂他的话,让来往的人都能看见,爸爸想擦也够不着,呵。当然,我们爷俩之间已经不玩这种游戏了,:),我已经长大了。 爸爸也当了三十多年老师,前两年退休了,其实谈不上退休。他一直都是个“民办教师”,没有退休金。以前有机会“转正”,他没转,一是觉得名额有限,跟别人挣什么?二是觉得转了也就那点死工资,要转的话,他的地也就收回去了,当时地里栽果树前景好像还比较好,不转好歹还有一点指望。校长是他老同学,劝他办他也没办。那时候转正了的老师,现在退休了每月有点稳定的退休金,在乡村里多少还算过得去。爸爸没转,指望果树,而这几年果子价格又不怎么样。有时候回家听到别人提起这事,老问爸爸后悔了吧?有时爸爸也真有点后悔,但后悔又有什么办法?呵。 退休他也不是真想退休,村里的学校工资实在太低,新校长要求每天得坐班,妈妈身体现在也不太好,实在不如回家种地,也能照顾妈妈。但他在家没待几天,又被一个私立的“希望学校”叫去了,离家里稍微远一点,也要坐班,而且每两周才能回一趟家,但工资稍高点,每月600元,爸爸就去了。 我和弟弟真不希望他再教下去了,在家照顾妈妈算了。可眼下我还没安顿下来,弟弟也刚毕业,都是刚刚能管住自己。弟弟还去年毕业结了婚,买房子还是凑钱交的首付,房子明年才能下来,现在交完那边的月供还得交这边的月租。家里的房子也实在不行了,得重新盖。爸爸看着到处都要用钱,能赚点总比没有强。妈妈也总是表现得很坚强,笑着安慰我们,又替他打圆场,说她还没老呢,不用照顾,腰疼就走慢点,不行就歇几天,现在也有电话,有什么事打个电话爸爸就回来了,“你们都刚毕业,好好干,不用管我们”。 放下心事的话,回想爸爸给了我什么最珍贵的东西。我总是想起爸爸教我到麦场到操场和大家一块玩。还有他帮村里买来第一台电视,即使盛夏大家都忙着赶麦场的时候,他也和我们抽空看几眼体育比赛。后来家里有了电视,三更半夜,他有时候也会叫醒我,一块看球赛。多年的这种习惯,体育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体育指的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又是蕴含着平等与健康、互动与活力、缤纷与快乐、合作与包容、挑战与勇气等等的一门艺术。它就像一粒种子,种在我心里,让我总是对充实又快乐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教师节,我想对我老爸说的是,石老师,你好啊,:),最近看球了吗?世界杯预选赛有几场踢得还不错,联赛也开始了。我最近看得不多,老在想互联网和现代教育进一步结合,会更快更彻底地改变你们老师现在的尴尬,看在这方面做点什么。到时候你们教书就轻松了,也有更多的时间看球赛,还可以从网上下载,慢慢看,呵。 注:原文2005年9月11日,发在”青少年工作室”早期的博客上。

Tags: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Concept Analysis: Eduacation, Learning, Science and Values

八月 2nd, 2009 by 小石

Mail Subject: Professor, some questions and thinking about your lecture on July 31 (This is an open letter sharing within my friends and on my blog.) Professor Taddei, I am xiaoshi from Sociallearnlab.org,(in Chinese: Discovery Education), and very nic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workshop.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lecture at the evening [...]

Tags: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科学与价值观,及当前教育学的话语实践

七月 31st, 2009 by 小石

以下是一些思考的片段,记录在twitter上(@changqingteng),我稍微整理一下,放到一块: * 我可能总是把一些问题复杂化。不少人都倾向于这种讨论方式:你想说什么,然后需要进一步讨论的话,再说为什么。但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这种讨论方式的潜在问题又是什么? * 许多人总是期待明确的答案,而不是发散式的思考,而且认为思考总是应该和行动联系起来,如果不能马上联系起来,这些思考似乎就是在浪费时间。#thinking * 有时候我们误以为坚持围绕对“是什么”和“为什么”问题的讨论是一种“科学思维”的体现,但抛开价值观的问题——“好不好”和“应不应该”,又怎么会产生“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呢?#科学与价值观 #thinking * 当我们不在谈论“好不好”和“应不应该”的问题时,是否也同时在割裂我们生活的经验和感受,使我们无法提出对自己的处境来说可能更真实的问题,只能听接受别人提供的一套所谓的科学的话语?#科学与价值观 #thinking *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大学里,教育学学术界和国际上已经使用相同的语言,甚至已经打得火热的时候,又真正解决了多少我们自身的教育问题?这背后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话语实践? #thinking * 想起来的另一个例子是,钱理群老师在讨论乡村教育问题和探索时,对西方教育学话语实践给乡村教育上带来的一些问题甚至倒退,做过一些比较深刻的反思。#教育学 #话语实践 #thinking * 当然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怎么通过电视媒体或报纸杂志来推动教育变革,或者怎么能让遍布城乡的网吧变成社区学习中心乃至社会再造中心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的眼里,好像这些问题有点不可思议、要么有点离谱,要么不够纯粹。似乎只有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唯一重要的教育实践。#学习型社会 #thinking

Tags: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个人梳理:从职业指导到社会化学习的实践

七月 31st, 2009 by 小石

educhina论坛中,有朋友提出: 我回国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对今后的生活很迷惑,也知道现在就业困难,尤其是差一些的院校,信息资源很缺乏。 我们能不能弄一些帮助大学生认清以后生活方向,提供就业指导的网站?我们可以考虑让家长出钱,我想他们会很愿意。 我和北大教育系的一些教授谈了,她们都很支持,可以提供一些资源。 引发了我一连串感想:遂列了以往一些关注、思考和睦前的实践。“教育大发现”的社区实践也正好一年了,也算是我对个人工作的一点反思和梳理吧。有机会的话,再围绕相关话题做具体的梳理。 几年前的几篇文章, 教育改革:要大力促进职前教育的深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4l.html 和一位系领导讨论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it.html 案例分析:一个大学生的成长日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6qy.html 学术界对就业及整个社会及教育变革的一些反思: 首届中国文化论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国内对通识教育改革最集中的一次讨论) http://www.forum1.cn/list.aspx?cid=98 会议出版的图书:《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99750/ 甘阳“大学之道与文明自觉系列”文章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584&cid=217 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48&cid=108 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和限度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20&cid=108 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http://www.forum1.cn/show.aspx?id=21&cid=108 总体感受: 这次讨论内容非常丰富,专与博的争论非常激烈;但仍延续了“教师教、学生学”这种单一的讨论视角,学生在整个的讨论框架中,似乎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此外,对网络给个人成长、知识生产传播与消费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变革也缺乏必要的认识。 目前我们的一些认识和行动: 教育大发现社区——社会化学习与开放教育实践 Http://sociallearnlab.org 当前发起的一些项目, 村落学习:技术环境手册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SGLCTManual200905 大学生学习手册:社会化学习与未来家园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College_Students_Learning_Manual 附: Edu2.0的对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alxc.html 教师节,来自学生的挑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bgxt.html 社会化学习与应试压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by9t.html 走向社会化学习,推进工作架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c07w.html 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译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8zuu.html 写作文里有什么门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1c.html 给孩子们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飞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60t.html “教育大发现”名字的由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b5hi.html —

Tags: , ,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Gmail作为社群进化的触媒

七月 26th, 2009 by 小石

与王瑾老师团队的交流,让我对Gmail似乎又有了一点新的认识。我把有关Gmail的一些认识也一块记在这儿: (1)Gmail作为会话终端 Gmail开发团队意识到,邮件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会话(Conversations)往来,因此同一邮件主题下的邮件往来,应该归为同一组会话。在Gmail中,用户收到邮件时,同一主题下的邮件就会像纸牌一样排列开来,大大减少了在邮件中间来回查找的时间,并回复了会话的连续性。 (2)Gmail作为办公桌面 在Gmail中,可以同时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群发)和多对多(Google Groups/邮件列表)的通信,包括异步和同步(Gtalk)的通信。另外,如果把邮件或会话作为一种典型的事件触发机制,那么相应地更多的服务,比如把活动或事件添加到日历并设置提醒(Google Calendar),或进入在线办公系统(Google Docs)处理各种文档等,更使Gmail成为了一个在线办公桌面。 (3)Gmail作为信息/知识管理系统 另外,所有往来邮件或会话,包括各类邮件订阅等等,在Gmail中都实现了“标签式管理”(tag),并提供了颜色、星标等多种辅助管理方式。Gmail已经成为许多人个人或团队信息/知识管理系统(MIS)的重要组成部分。 (4)Gmail作为社群进化的触媒 更为重要的是,Gmail作为在一种新的工作平台,和网上论坛/邮件列表(Google Groups)等工具结合起来,已经不仅使Web2.0的普及和实践(或提升信息素养)融入到了最为普及的互联网日常应用(email)中来,而且使团队在了解和体验新技术和理念的过程中,增加了团队的学习气氛,构建一种学习型社群,并推动社群整体的进化。

Tags: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1)


写给SLL2009s各班的同学

七月 21st, 2009 by 小石

本文是接着庄老师提的倡议“推荐学科软件工具”,首先写给SLL2009s各班的同学,也是写给大家的—— 来自各个院系的同学,在SLL2009s各班上,进行了一学期的“Web2.0与社会化学习”探索。课程要结束的时候,大家希望这种刚刚开始的实践能够很好地延续下去。 尤其是考虑到大家对Web2.0工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之后,可能会在进一步地、各自的专业学习的实践和推广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既是同学们个人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也是Web2.0在各个学科领域实践中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所以庄老师给SLL2009s的同学们提了一个倡议是,无论大家以后在各自的专业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什么与“Web2.0与社会化学习”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到这儿来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你来问,大家答”。 在和本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实践和讨论“Web2.0与社会化学习”时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鼓励大家来这儿探讨。 当然,不仅仅是有问题的时候可以来问问题,如果在专业学习上有什么探索和发现的喜悦,也可以和大家一块来分享——“你的喜悦,大家分享”。 而关于分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在专业学习上发现什么比较好的专业软件或工具,也可以和大家来分享,包括自己的使用经验等。 同时大家可以有意识地来管理和维护自己在社区里提的一些Web2.0在专业学习实践上的问题和专业实践上的一些发现等,利用自己的blog、社会化书签Diigo/Delicious或者社区wiki等,和大家分享你持续关注和探索的成果。使每个人自觉地成为这个“教育大发现”时代中的一员!

Tags: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做中学”还需加上“社区学习”

七月 14th, 2009 by 小石

看一些学生尝试了一下建Google groups讨论组/邮件列表之后,就草草收场了,只留下了一些问题。存活下来的group寥寥无几。这不由得让我在想—— “重要的是去实践”,这句话非常动听。但如果不是拧成一股绳,一起边学习边实践,一起应对问题和挑战,那实践的代价可能非常惨烈。 这让我联想起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代表,都可以在外面发展自己的客户和销售团队,但如果保险公司缺乏有力的培训部门,这些业务代表当天走出去,可能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因为他们很可能已经被他们的“顾客”打击得一塌糊涂,更不用说向他们的顾客推荐良好的服务了。所以,许多有经验的业务代表和业务主管,都会联合起来,把公司的培训部门办得有声有色。 当一些业务代表,工作顺利,甚至有意外惊喜时,大家就一起为他们庆祝。而更重要的的是,当一些业务代表,出去一天,收获甚微,甚至收获的是沮丧和一肚子怨气,其他人就会来安慰他们,和他们及时分析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并和他们分享自己在碰到类似问题时,一开始也是怎么沮丧,后来又怎么解决的等等,尽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可以重新振作起来,重新上路。 而新的业务代表,大家都尽可能让他们先酝酿,先熟悉业务,一般一段时间内是不会让他们单独开发客户的。过一段时间,有经验的业务代表出访客户时,可能会邀请他们一起去,帮他们逐渐熟悉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时可能碰到的一些情况和处理的经验。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熟悉和“见习”,并有了自己的初步计划,有经验的业务代表或主管就会和他们一起分析他们的计划,并检验他们对业务掌握的情况。直到大家都觉得可以试试的时候,单飞的日子才真正开始了。而且在早期,甚至他们的整个业务生涯中,培训部门,始终都是他们一个坚强的后盾。 而大家来自觉地、共同营造这样一个培训部门,或者我们说的“学习社区”,可能是“在实战中学习”,或者“做中学”持续的保障。

Tags: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