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Archive for the ‘未分类’ Category


学校需要“心理咨询师”?

六月 26th, 2009 by 小石

有网友发帖: 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师? 或者精神卫生课? 应该设置有关人员和课程。 这个比web2.0重要。 我的回复: 随意增加相关人员和设置相关课程的做法,需要慎重。 近年来就业压力和高校自杀问题非常突出,所以教育部好想让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央视也因为社会的婚姻问题、亲子矛盾、职业枯竭、就业压力等问题的凸显,增设了“心理咨询”栏目,收视率一度似乎不错。 但这些做法背后的潜台词可能错了,大多数学生和公众的问题不能划归为心理问题、精神卫生问题或者职业枯竭等等,这些“标签”本身就是问题。 问题的处理也应该区分常识性问题和个别问题。某些大面积的问题应该作为一种正常的教育反馈,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评估、Adjust调整)中,极为个别的一些问题再作为心理问题等来讨论,而且不可随意标签化。 对于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问题来说,为什么不组织学生像马斯洛一样,换一种方式来思维:从对各种所谓心理问题的追问,转向对各种促使他人“自我实现”的因素的挖掘。比如找不到学习和成长的方向时,可以倡导“大家帮大家”,鼓励大家挖掘各自周围值得欣赏的人士和他们的做法?当然,这些简单的办法,离不开 Web2.0技术和各种社区知识等或者说“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

Tags: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我们需要“公民素养”吗?

六月 22nd, 2009 by 小石

每次听到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公民素养、职业素养等这些词汇,我就不禁皱起了眉头。刚才看Being老师这篇文章《中等职业教育中公民素养发展不可或缺》,我忍不住说了一点我的疑问: 为什么在各种教育中,都要把公民素养问题拿来做讨论呢?这似乎成了一种奇怪的一种现象。我不解的是: 问题一:公民素养是否也是公民的一种公共需求?如果是的话,是否也应该交给社会其他专业的公民素养学习渠道去供给?而不是在大学里增加一点什么公民素养课,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也增加一些什么公民素养课。 大多数学校实际上往往最难开的不是各种专业课,而是优质的公民素养课,但硬要去开,结果导致公民素养课往往成为学校里最乏味的一门课,使很多学生没有了解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对公民素养课徒生反感。所以,我不由得想公民素养课的课程供给模式是否本身就值得探讨? 问题二:公民素养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在改进专业教育的同时,有没有可能在专业教育之中来解决? 目前我们大多数的专业教育可能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很少考虑把一些专业知识的教学融汇在科技和工程、商业和经济、行政与法律、教育和文化等,这样一种自然的社会化系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商业和社会推广、社会管理、社会常识普及等——中来思考。如果我们学习某个专业的时候,能在讨论该专业的理论、技术和问题,又能兼顾讨论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可能存在商业和社会推广的渠道和方式,涉及到的行政与法律管理框架,以及社会应用和普及的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一些教育和文化现象和问题等,是否对专业教育本身是一个改进的过程,又使我们关注的职业道德、公民素养等许多问题,能够逐步缓解? …… 顺便想发一点感概的是,这几年开始关注教育问题以来,我发现由于许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所以我们今天罗列出来的很多问题和概念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千头万绪,不管从哪个冒出的头绪出发,似乎都可以拎出一套课程体系或解决方案来,但如果稍作综合和梳理的话,你又会发现这些课程体系或解决方案可能并不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做的可能只是对一些基本问题重新进行梳理、调整,否则,我们可能会一次又一次的迷失在概念的海洋中,我们的教育系统也跟着一次一次在无知中膨胀。

Tags: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和我们一块来“玩转”社区简报

六月 17th, 2009 by 小石

写给“痛并快乐”的你—— 和我们一块来“玩转”社区简报 如果你好奇或者关注这个社区和社区学习,想参与到社区中,但一下子又不知道怎么参与到中间来,只是看别人在邮件列表中发帖子,能回复就回复,有什么问题你也会在列表中问一问。但又发现除了邮件列表,教育大发现的成员和内容还分布在社区网站、Wiki、好看簿、Diigo、豆瓣、以及做啥等等好几个地方,以至于这种松散的联系有时候让你无从把握。 在这里我不得不向你承认,这可能是目前Web2.0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一个现实。伴随着Web2.0的发展,我们可能和大家一样, 会尽可能采用我们认为觉得不错的工具来辅助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被许多好的工具所吸引,然后尽可能地体验、分享,也尽可能保持不因工具的华丽所迷 失。但回过头看,我们还是发现,我们都是同时在使用一些不同的工具,或者说,我们已经处在一个分布式的网络中。 所幸的是,我们同时发现,我们不仅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对于各种工具和Web2.0的一些基本元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些优秀的工具也在我们众多的 选择中逐渐稳定下来,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一些脉络逐渐显现,但仍不易捕捉。可能个人来说是这样,整个社区来说也是这样。我们仍然只能让自己 和整个社区尽可能保持Open,去感知和迎接任何可能的重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和网络社会一起成长。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幸事,也是我们的不 幸,:) 如果你无法忍受这种的煎熬,而且和我一样,同时在思考着这种分布式的网络服务对于我们个人和整个社区会产生什么价值,怎么运营和维护这种分布式的网 络社区,这种社区学习最终又将怎么融入我们个人和各种群体的学习和生活中等等。那么我想,和我们一块来沉浸在这个社区里,一块来观察、挖掘、提炼社区中成 员的各种状态和大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看怎么把大家的各种实践和这些分散的信息有效的组织起来,并通过共同编辑一份我们社区的简报,向大家释放社区学习的价值,或许是比较更适合你的一种体验。 关于社区简报 要说明的是,社区简报虽然仍刚刚起步,但已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早是以社区简介和好看教研项目为基础,近期尝试对社区采用的几个主要的社会化工具及子社区做过介绍,上一期又从学生、老师、Web2.0开发商、社区运营等各种参与者的角度尝试来介绍过社区。 社区简报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目前仍处在摸索中。简报从工具的介绍到参与者的体验和反思,进一步上升到对信息技术教育和社会化学习、社区学习的普 及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的思考,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如何把工具、参与者和相关问题的思考有效地整合到一块,或者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做简报, 这个更有赖于大家的实践和智慧。 目前简报每半月整理和发布一期。 简报的栏目和内容 目前简报中的内容主要来自以下社区的各种分布式网络和部分成员的博客: 社区网站:http://sociallearnlab.org 社区微薄:http://zuosa.com/sociallearnlab 社区论坛:http://groups.google.com/group/sociallearnlab 社区书签:http://groups.diigo.com/groups/sociallearnlab 社区读书:http://www.douban.com/group/sociallearnlab 社区故事:http://www.haokanbu.com/group/140 社区Wiki: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 …… 简报栏目设计如上文描述所述,仍在不断地的调整中,当前具体栏目可以参考正在编辑的6月份上期简报目录,大家可以及时提出各种改进意见。 简报的编辑和发布 简报编辑和归档: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SLLBrief 简报发布和订阅:http://groups.google.com/group/sllbrief 当然,我们还看到有些社区成员通过自己的blog、微博客、网络书签等各种途径介绍社区简报。 谁会是简报的读者? 可能你会问,谁是这份简报的读者?好像我们还没有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也很容易回答。就像有人问谁会是Web2.0的用户一样,这取决于时间和我们每个人对Web2.0或这份简报的理解! 作为简报编辑小组的成员,我们更希望听到你和这份简报的故事,希望这些故事也能成为简报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邀请大家 6月份上期的简报已经开始编辑,可以直接在该页面上“报名参加编辑小组”,也可以在“临时建议区”给出您的建议,欢迎和我们一块来“玩转”简报!

Tags: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社区与教育软件的发展

六月 11th, 2009 by 小石

Oliver提了几个很好的问题和建议,Yuanzhou等也很关注,可能其他人多少也有类似的想法,我把这个讨论转过来。 他的问题和建议是: 有没有现成一些细分的教师社交网络?例如: –全国各地的中学英语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中学体育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中学音乐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中学地理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中学历史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另外,在中学阶段,像网络技术和网络实践,这样的课程,是哪些类别的老师来负责的呢?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和体制中,这些学科的老师都是被边缘化,如果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和各地的同行在一起交流,互相鼓劲,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投入。 同时,这些社交网络,也提供一些帮助和资源给他们,助益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教学实践。 另外,相对应领域的一些商业机构可以参与到这些网络的建设中来,提供经济方面的援助。 我的回复: 我尝试回应一下小容和小Q的问题: 1、各学科的中学教师的在线社交网络我了解很少; 2、目前国内大学有教育技术专业,中小学有一门信息技术课,这门课就包含了网络技术和网络实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集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线社交网络。 “教育大发现”目前的尝试,首先就是在大学教育技术专业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之间,建立一个学科的在线教研网络。 关于这个学科的一点基本情况,另参焦建利老师的这篇文章: 新年随笔:教育技术学学生就业问题 3、前一段时间接触Mathematica,最近isaac介绍Scratch,让我产生一个设想,教育大发现是否可以把目前在摸索的社会化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自生长学习社区作为基础,然后把这种方法,延伸到其他学科自生长学习社区和专业软件的推广中? 当然,在中小学,所谓其他学科的自生长学习社区,可能首先是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综合教研网络中的子社区的发展比较快一些,随后可能出现全国性的学科社区。而在大学,学科社区的建设可能受地域的限制比较少,一开始就可以是全国性,当然更理想是国际性的学习社区。 如果这样的设想可以成立的话,教育大发现似乎可以在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社会化软件与其他学科专业软件之间,起到一种连接作用。比如,对于Mathematica等专业软件厂商来说,他们推广的困难,可能往往并不在于专业软件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在许多师生正在学习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同时来推广专业软件,售后服务的要求可能往往超出了专业软件之外,使专业软件厂商不得不担负更大的推广和售后服务成本。而目前教育大发现,以社会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社区为基础,正好为专业软件的推广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支撑。这也可能是教育大发现可以探索的一个经济资助的来源。 这也是受了Mathematica和isaac介绍Scratch的启发。也欢迎大家的讨论,希望能帮我们想到更好的主意。

Tags: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社区沙龙]Diigo开发者刘勇介绍国外教师在Diigo上的实践(6.11晚6~8点,北师大)

六月 10th, 2009 by 小石

转庄老师的帖子: Diigo开发者刘勇Joel Liu ,正好这两天在北京,我就邀请他从一位平台开发者服务提供者的角度,介绍国外的老师在社会化平台上Diigo上是如何实践的。 Diigo有个教育版,上面有大量的教育用户在利用Diigo进行教学。 在Diigo首页(http://www.diigo.com)中间有一行字: Educator Accounts : A free premium account especially designed for educators. (小石译:“教育用户” :一个最大的专门为教育工作者设计的免费帐户 ) Joel Liu 跟大家做分享的时间,周四晚上(6月11日)6:00-8:00,地点在北京师范大学教九404教室。 欢迎感兴趣的北京地区的朋友来参加。 现场也会录音,把Joel Liu分享的PPT加录音跟大家在网络上做分享。 附: Joel Liu 跟大家分享的提纲如下(Joel Liu 提供):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在即将发布的diigo 第4版中,如何使用diigo 来辅助教学。第二部分,是将在今年发布的第5版本中,有哪些功能对老师和学生有帮助。 如何使用diigo,帮助教学 1. 引导学生收集,消化,管理信息 使用Highlight 提取知识要点 使用List 来管理主题 使用Tag,related tag 来查找 改进的中文搜索引擎 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 2. 在一门课程中,使用群组(group) 创建群组 邀请学生 分享知识 参与讨论 3. Follow [...]

Tags: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2)


“教师博客”批判

六月 10th, 2009 by 小石

看焦建利老师谈“博客与李克东难题”,忍不住想说两句。 所谓“李克东难题”,是这么介绍的: “李克东难题”这个说法,最早是四月中旬在杭州举行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黎加厚教授亲口告诉我的。前几天,在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的博客上,看到了对这个故事的较详细地解释: “李克东教授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广西南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曾经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李克东教授的问题称为当前中国教师博客发展的‘李克东难题’”。…… 焦建利老师对问题做了一些他的分析,尤其是利用给一线教师讲座之便,调查到一些一线教师不写博客的理由。 但我的回复是: 焦老师这个问题很有趣,我试着来回答这里面的基本问题: 1、首先“教师博客”这种说法应该扔到一边。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是才是教师。首先是一个blogger,然后才有edublogger。——“教师博客” 的背后是一种“工具论”思想在左右,在具体指导和操作上,又通过“区域博客”把本来有可能与世界直接互联的老师,圈回了学校和所谓的区域教研、学科教研等这种小圈子里。深度的互动和自由的呼吸、开拓的视野等密切相关的。所以,请先正确理解什么是blogger,以及所谓的海盐教师博客等“区域博客”给教师发展和个人发展所造成的伤害。 在有可能做一个自由的blogger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尝试和老师一块体验和挖掘以blog为基本元素的Web2.0技术及社会思潮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个可能性,并鼓励老师先跳出学校、跳出区域教研等,去做一个自由的blogger,自由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如果在他们自由思考的过程中,反过来想对他们从事的工作做些探讨,我们鼓励他们可以借助blog记录和交流,并和他们探讨blog对个人学习、积累、交流、展示等等的价值。 2、有以上的基础,可以进一步讨论,blog及Web2.0技术与社会思潮给自下而上的教育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可能性,以及有可能如何参与到这种变革中。这样的话,也才有真正的讨论空间。否则,我们要像哄孩子一样哄老师吗,哄着老师和我们一块写博客,讨论教育吗? 小“关中客”

Tags: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教育大发现社区简报·2009年5月份(下)

六月 8th, 2009 by 小石

互联网,不在于网络的发达,而在于互联。——CodeName.A,网友 本期目录: 来自学生的作品与反思 来自老师的教研与反思 来自Web2.0开发团队的支持与反馈 社区学习实践与反思 近期热门活动与项目 社区推荐信息与资料 加入社区 1. 来自学生的作品与反思 如果你认为ppt的制作应该追求简约,那么这种应该如何如何的建议也应该被质疑!我第一次看晓晓老师的 学生杨幸媛和张典在《课间乐》活动之后做的“电子报刊/ppt”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同学们的电子报图形、色彩很丰富,各种可以用到ppt上的元素好像都“ 铺陈”在上面,因此我也没有去细看这个ppt。但现在我要改变这种看法,理由已经在这个“电子报刊/ppt”的评论里。 另外接近期末,Tom老师的学生和xiuli老师的学生,也在陆续提交他们关于这一学期学习“Web2.0与社会化学习技术”课程的一些 体验和收获。对于许多关注Web2.0与社会化学习实践的朋友来说,可能这一次难得的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和我们一起听听来自这些大学生的体会。 [作品] 浙江昆阳二小《课间乐·电子报刊》——学生参加比赛的电脑作品 [活动] 将快乐进行到底——快乐写作《课间乐》后续活动 [反思] 广州商学院Tom老师的“学生Web2.0使用心得体会” (目前已有22个同学参加了这个活动) [反思] 北师大xiuli老师“社会化学习技术”09年春季课程班的“学生课程回顾” (目前已有12个同学参加了这个活动) 2. 来自老师的教研与反思 介绍教师的Web2.0与社会化学习技术实践、案例、活动与反思,包括高校教育技术等相关学科的老师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老师之间的互相联系和支持。 [案例] 丁笑飞:借助网络,有效评价 (Web2.0与作文教学) [分享] 小石:推荐一个Web2.0与作文教学改革的案例 (介绍丁笑飞老师的作文教学实验) [反思] 谢贤晓:县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小结 [反思] Tom:关于Web2.0时代的社会化学习公选课的课程考核与评价问题 [反思] xiuli:生命中满是奇迹(200905)(庄老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研与实践的回顾) [反思] 向明:诸多写作项目都是围绕Google系产品转的,为什么不能围绕QQ、Baidu转呢? [活动] xinyi ran:征求开设Web2.0公选课的建议 [活动] 姚晓燕:如何用博客做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 [活动] 姚晓燕:请问你在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的应用方面有何妙招 [活动] 各位老师是怎么管理个人资料的? [活动] 电子白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地区教研] [...]

Tags: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邀请青少年参加“数字绽放”(DigitalOpen)国际竞赛

六月 3rd, 2009 by 小石

有朋友介绍这个“数字绽放”(Digital Open)国际竞赛,他参与了这个竞赛的评审,非常希望看到这个计划能吸引更多的中国青少年参加,并附带了一个中文版的说明(Pdf文档),让我们推荐身边青少年朋友(17岁以下)的作品。 我浏览了一下这个Pdf文档,非常喜欢里面的介绍,从这个Pdf的制作和活动的策划中,我觉得就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我登录了竞赛网站,网站虽然是英文的,但提供了几种语言版本的活动介绍。 但怎么推荐呢?作为一个“社会化学习与edu2.0”的实践者,我觉得经常浏览我的blog的,无论我们认识或不认识,也应该算是朋友。所以在这儿,我也向大家推荐这个活动,也真诚地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能积极参与到互联网国际大家庭的学习和交流中! 欢迎大家推荐身边青少年朋友的作品! 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 小石,xiansf#gmail.com (Gtalk & Gmail)

Tags: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1)


向“中文网志年会”推荐的两个教育blogger

六月 3rd, 2009 by 小石

中文网志年会推出了一个“人物·志”。 关于“人物·志”,做了以下介绍: 创办于2005年的中文网志年会(CNBloggerCon)已经在中国内地各个城市举办了4届,累计参与者数以千计,可由于会议的议程和形式所限,无法保证所有参会者之间充分的交流,短短的会议结束后,不得不与很多值得认识的人擦肩而过,是件颇为遗憾的事。 所以我们希望提供一种方式,能让让所有参与者,也包括那些虽未来到会议现场,却通过网络等途径密切关注中文网志年会的朋友们,方便的互相联系和交流。 “ 人物·志”即为此而生,作为中文网志年会正式提供的人际交流平台,它不会鼓励你沉溺于各种小游戏,也不鼓励你盲目的疯狂添加没有任何交集素未谋面的“好友 ”,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希望,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每届年会的演讲者、参会者和场外的关注者,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把自己的资料分享出来,以便其他人更容易找到你。 我们也会不定期对有特色的Blogger进行推介,帮助你发现更多值得关注和结交的人。 总之,“人物·志”将是一个以“中文网志年会”为联系纽带,“人物”为关注核心的人际交流平台,欢迎你的加入。 网址:http://people.cnbloggercon.org/ 获取邀请码的方式,请参考这个链接。 在选择填写资料的时候,有一个要求和提示: 请告诉我们一个你认为值得推荐的Blog(写下网址和推荐的理由) 根据你的推荐,我们可能会采访这个Blog,并通过中文网志年会及人物·志进行推荐 以下是我推荐的两个教育blogger: 庄秀丽的blog: xiuli’s blog http://sociallearnlab.org/blog 这是一个记录Web2.0体验与组织社会化学习实践的blog。对她和同学们在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的教研活动以及她和许多朋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大发现”社区的实践,做了比较完整的记录。这也是目前了解国内“Web2.0与教育变革”最新实践和动向的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平台,尽管这个blog的经营,和我们的教育变革一样,仍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 如果允许推荐两个,我想推荐: 张渝江的blog:教育技术资讯 http://www.donews.net/zhyujiang 这个blog,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主要是介绍了各种前沿的教育技术资讯。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张渝江似乎遇到了什么问题,在blog更新上没有那么频繁了,但他有选择地介绍的一些资讯,仍然能给人很多思考和启发,对于关注Web2.0与教育变革的实践者来说,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个blog以往积累下来的许多资讯,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资料库。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给这样的老师一点点时间和更多的鼓励,重新唤起他们对Web2.0和教育实践的热情。 最后,也欢迎大家推荐其他你们关注的教育blogger。

Tags: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推荐一个Web2.0与作文教学改革的案例

六月 2nd, 2009 by 小石

小石的推荐语: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思考: (1)学生写作文的烦恼,比如写什么,怎么写,怎么从写作中得到学习;(2)与老师批改作文的烦恼,比如减少大量的重复劳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和闪光点集中进行评价和引导;(3)以及以往作文教学本身存在的一些的问题,比如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写作带来了多少帮助;…… 怎么走出以上三方面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挑战?丁老师利用好看簿图片故事平台,在作文评价方面作出的尝试,不仅部分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还让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来设想:怎么让作文教学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比如 (1)学习兴趣的发掘和培养,(2)社会化学习方式的养成,(3)多元智能、系统思考及创新思维的发展,(4)以及学习能力与职业技能之间的平滑迁移、教育与社会脱节问题的化解…… 丁笑飞老师的案例介绍—— 日记:如此改革,让作文评语化虚为实 http://www.haokanbu.com/diary/20819/ PPT:借助网络,有效评价 http://www.haokanbu.com/story/191307/ 另附: 几年前参加新东方徐小平老师等,和一位语文老师探讨了语文教师职业发展之后,我给这位老师写的一封公开信: 写作文里面有什么门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1c.html

Tags: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