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大学社会责任’
由工人学习问题引发的思考
一月 7th, 2012 by 小石
前段时间参与了蓝衣工人合作社工作人员的一个内部学习,和大家一块讨论“工人的学习问题”,也讨论一些有关学习和办学的朴素的道理。 我的讨论提纲是: 1、学习障碍 (打消学习的负面情绪) 2、学习自救(以“开放教育”促公平和发展) 3、问题学习法 (在工作中学习,即“社会化学习”或我说的“新阅读”) 4、办学问题 (灵活办学和自主办学) 5、开放办学 (工人的开放学习平台) 6、学习的组织 7、相关资源 其中,“开放教育”的重点是描绘未来教育的一个蓝图,“社会化学习”的重点是描绘自我实践和共同参与建构的方式方法问题。 在“办学问题”的部分,我简单谈了一下: 4.1 成长的规律(兴趣、能力、动机;可参旧文“教育改革:要大力促进职前教育的深化”或近作“开放教育之路”中第一部分有关“职前教育”的介绍); 4.2 要学的内容(从通识课,到专业课); 4.3 学习方法 (自学、伙伴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或邀请大家共同参与“社区学习”); 4.4 教学方法 (主导式教学、示范式教学、顾问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等); 4.5 办学方法 (除了办全日制学校,还可以办夜校、办短期学校、办半工半读学校,还可以是办杂志,办沙龙、办网站、开发手机应用,也可以是研究和理念的倡导、方式方法的分析和收集展示、项目实践和案例示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梳理,等等); 这里我想阐明的是,教育科学的要点是探索学习和办学的基本规律,以使每个人能够更加充分地享受到人类知识积累的成果,同时又能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丰富和检验这一人类文明的宝库。 在这方面,北师大张燕老师团队的“@四环游戏小组”(www.mysihuan.com)的路子非常值得关注,他们按照儿童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办学观等几个层面来分解问题,并认真汲取各个层面上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教育工作者、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参与办学,提供了一个科学而又开放的合作架构。 同时要引起注意的是,现代教育普及的过程,也是现代民族国家确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成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步骤。而这一过程中,“作为知识代表的教育家”和“作为权力代表的政府”、“作为资本代表的市场”三者间所形成的关系,不仅有许多扭曲的地方,而且在我们探讨当前的教育问题时,仍可能继续成为一种路径依赖。 如何在知识经济或者说知识社会的中,更好地普及知识,而不是让整个知识阶层都被权力和资本所俘获。这既是互联网领域不断推动知识共享和网络公开课的基本动力,也是给现代公益人和教育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命题。 因此,某种意义上,除了已被大家所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之外,可能要认真考虑把“大学社会责任”提上议程,从知识生产的重要源头,来积极推动“知识共享”和学术界层的反思。 回到“办学问题”中“要学的内容”这部分,首先感谢吴靖老师提供美国有关“人生能力”的一些资料;另外在和蓝衣工人合作社的工人朋友们讨论时,我提醒大家可以关注几个资料: 4.2.1 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四大问题:愚、贫、弱、私,四大教育: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4.2.2 印度喀拉拉邦的“民众科学运动”; 4.2.3 瑞典的“百年学习圈”; 4.2.4 另外,我重点介绍了2000年前后引入国内的,基于“胜任能力模型”的“课里播(Crisp)企业自主学习课程”。 在这里也顺便发给大家,欢迎探讨。
Tags: 四环游戏小组, 大学社会责任, 工人学习, 平民教育, 开放教育, 教育科学, 社会化学习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略谈对公益基金会的几点期望
九月 30th, 2011 by 小石
下午参加福特基金会发起的一个“中国NGO资源发展能力建设项目”(他们简称“RD项目”)第十六期工作坊(也是最后一期),其中最后一项议题是收集各个NGO对基金会有什么期望,我谈了以下四点,也顺便贴在这儿。 第一点是,基金会要搞清楚,基金会要通过NGO来影响社会,基金会不应该仅仅是个消费者,不能像消费者一样只是购买NGO的服务,或者说只提供项目费用等,至少首先应该是个投资者,要积极投资或者支持NGO机构的成长。相应地,基金会首先要明白,NGO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在现场”,在现场的话,必然要根据现场的情况,及时、灵活地进行一些调整,所以,基金会要给NGO提供一定的灵活度。最好是把NGO看作既有核心项目,又有合作交流项目,同时又可能衍生一些自发项目的组织,在支持他们的主要项目的同时,要给NGO的合作交流和自发项目培育等留出一定的空间。 第二点,就是今天是一个知识社会,在知识社会里面,整个现代公益尤其是基金会的一个核心的工作就是怎么调整知识、权力和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除了强调政府的开放、企业的社会责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大学的社会责任,推动大学的开放研究和知识共享,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或者说“教育友好型社会”。因为研究、知识、资讯,是社会各类事业,包括整个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点是,NGO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了,早期NGO主要都是直接服务于基层,但到了今天,实际上主要的问题是怎么从各个垂直领域上去考虑,支持各方面的工作向深入发展。那么重点支持各个垂直领域一些研究性组织、行业支持性组织等的发展,可能就需要基金会认真考虑。 第四点,是谈了“基金会2.0”的话题。谈到现在很多基金会喜欢搞评奖,这还是一个投资人怎么去选项目的做法,和我们整个转型社会目前问题的突出,以及整个公益领域仍非常弱小,仍非常需要培育的现实,可能是严重错位的。我想现在任何一点积极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扶持和引导,而不是被简单地拒之门外。基金会可以尝试采用“资金配比”的方式,对各种积极的尝试进行鼓励,并对累积了一定信用的机构,增加配比的额度。尤其是从许多学生组织的社会实践开始,就应该积极地进行培育,而不仅仅是针对NGO。当然NGO可以担任基金会和学生组织之间的桥梁。 这四点线条可能比较粗,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期望,欢迎探讨。
Tags: NGO反思, 基金会2.0, 大学社会责任, 教育友好型社会, 知识社会, 研究型组织
Posted in NGO, 开放教育, 青年发展 |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