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Posts Tagged ‘社区学习’


转给孤军奋战的友人

十二月 27th, 2010 by 小石

昨晚王刚谈到了“英子”,一个曾经在NGOcn上发帖的女孩,和农业大学毕业后和男友波回到波的农村老家,一块包田种地开生资店,却屡遭挫折的故事。之后他转来以往收藏的“英子”的日志,读来既很有想法,又很善解人意,却也极为心酸。 这儿有两个帖子,转给“英子”和其他孤军奋战得有人,也放到一块儿讨论: 1、支教怎么摆脱“单打独斗”? 2、你们在塑造着我心目中的“乡村名校”! 原帖内容: 1、支教怎么摆脱“单打独斗”? (2007-8-30) 半夜醒来睡不着,浏览FT中文网博客,看到一个记录民间公益领域的凡人和轶事的博客——“第三视野”,作者王叙。里面有篇《关于支教话题之一:为什么有人反对(兼答两位志愿者的疑问)》,谈到了支教人员碰到的两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其中一个是: “深圳的白领小婧,她准备暑假前辞职赴西部支教。当她联系到西部的NPO以后,对方负责 人深沉地告诉她:支教弊大于利。(是的,我没写错,弊>利)她为此深感不解。” 作者的分析是: “跟深圳小婧说支教‘弊大于利’的NPO人士,是从项目评估的角度发言。比如就目标而言, 支教行为的目标非常模糊。如果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短期支教很难有明显作用,反倒打乱了学校原有的教学秩序;如果以带给学生理念为目标,在多半是单打独 斗的情况下,谁来保证志愿者所传达的理念是合适的?从实际成效而言,支教者大多是蜻蜓点水,缺乏对当地的了解,难以产生可持续的影响……” 我想强调的问题是: 谈到"单打独斗的情况下,谁来保证志愿者所传达的理念是合适的?" ——怎么才能不“单打独斗”? 这块应该还有很大的探讨空间,也是教育援助中很少深入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必须来反思,是不是可以说,我们一直缺乏一个符合乡村教育特征的教育支持系统? 举一个例子,在各种乡村教育援助中,大家做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捐书了,但关注最多的可能是师资问题和长期支教,好像觉得离开了教师,再多的努力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书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发挥出来。 欢迎大家针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2、你们在塑造着我心目中的“乡村名校”!(2009-7-10) 推荐甘肃张掖星光小学,支教老师睿若水的两篇图片故事: 执教反思; 支教感悟(一); 给睿老师的回复: 读到这样的支教感悟和反思,真是既酸楚又欣慰。 去年我在山东“三支一扶”的一个QQ群组里,听到的不少怨言,甚至自暴自弃。 在PLP爱心传递工程的工作中,有人把寻找长期支教老师做为一项重要工作,但我心里很矛盾。 我不是不知道教育工作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等本身对长期性、稳定性等的需要。 只是在北师大“农民之子”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在没有一个持续跟进和支持的教师工作的辅助社区支持下,让一些大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投入到 乡村中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去,能在那些学校环境下勉强“生存”下来的大学生已经寥寥无几,更不用说个别留下来的学生作为一代青年要给学校带来多大新的变化。 这样的环境下,新教师的热情往往迅速被磨损了,似乎也逼迫他们回到了现实,承认现实的变化总是在经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之后才会产生的。 这也促使我一方面反省“教育支持系统”或“教师互助社区”的意义,一方面挖掘“短期支教”甚至支教之外的“自助式学习系统”——“乡村图书室”的价值。 我很高兴的是,你们学校的团队就是一个很好的微型教师互助社区,老玉米校长、李明山老师等更是善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营造一个教师社区,并为年轻教师开拓视野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真是一个非常难得团队。 这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里的几段话: 也许,相比打造国际理念的学生的雄心,进入国际学校的最大的好处要平凡的多。 “国际名校指南”的普莱勒女士称,运作良好的国际学校“对于帮助来来去去的学生非常在行。” 据专家估计,学生平均在他们那里只待3年——尽管有时事实证明,对所有在外国城市中的外籍家庭的父母而言,好的国际学校有相当的吸引力,因此父母会继续选择国际学校。 普莱勒女士补充说: “平时,教师、管理人员,甚至是餐厅的工作人员,都会照看新来的和仍不合群的孩子。”这可能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摘自 戴维•特纳(David Turner)的《国际学校对孩子好吗?》一文,FTChinese.com 2009-06-09 在你们身上,我也似乎看到了,学校里每个工作人员都会照顾新来的和仍不合群的孩子。你们也在不断塑造着我们心目中的名校! 另外,我想推荐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女士的这本书——《举全村之力》,希拉里女士最基本的含义是,举全村之力,养育孩子。当我看到你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描述时,我深切的感受到,必须积极地调动家长和当地各种志愿力量,参与到幼儿的成长和教育中来。 最后,顺祝你们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Tags: , , , , , , ,
Posted in NGO | Comments (1)


老玉米校长的到来,是社区最好的生日礼物

八月 19th, 2009 by 小石

下面是7月29号社区沙龙暨社区发起一周年小聚之后隔了几天,在这次沙龙讨论帖里记的几段话,其中也包含了我对这一年社区实践的一些基本认识和态度,所以刚才又看到以后,觉得还是贴在这儿,时常给自己提个醒: 已经过去几天了,因为一直参加其他研讨活动,一直没有来得及留言,但当时沙龙的情况仍历历在目。 当老玉米校长带着几个校长走进来的时候,我更加明白,这一年来,不是我们做了多少努力或者多少有效的工作,而是许多像老玉米校长这样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他们自己对网络和社会化学习由衷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才使我们有机会坐在一起,分享我们大家的快乐和向往。 我们都不由得为老玉米校长的努力感到欣喜,并非常希望能和其他几个校长一起,分享我们在社会化学习实践中的发现和快乐。我们也非常欣慰地看到,一个真正的、自发的、自生长学习社区,正在甘肃张掖地区的老师和同学们之间逐渐诞生。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为不断地这些老师和同学加油和分享他们的快乐。 我非常欣喜地看到,Web2.0和社会化学习给老玉米校长等带来的变化,也非常高兴能和这些渴望改变,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动当地教育变革的老师们一起工作。 似乎加上当天我们参加了wiser-u组织的中法Web/education/science研讨会,这一天的快乐多了一点,我们过多地在分享着快乐。甚至没有能让几位校长,多说说他们在网络教研等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许,那个场合本身也不太适合更加严肃地讨论一些问题。 但所有这种误会,并不等于我们和几位校长之间相互没有感知和进一步交流的愿望,而是因为我们彼此可能都更深切地想探讨,而快乐往往是即兴迸发的,问题却总是经过思考和过滤会姗姗来迟。我们分享快乐的冲动,也暂时压制了校长们的问题。但当终于我们可以让大家快乐中间稍微歇息一下时,老玉米校长等的问题和思考,却是那么绵长,短短几句话,似乎都说到了大家心坎上。 另外,经过这么一闹腾,我发现校长们从原来的拘谨,也开始逐渐活跃起来,不再口口声声又“口是心非”地称呼什么专家不专家了,回到一种真正讨论问题的氛围中,回到一种更加坦率的学习伙伴的关系中。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 我希望,这次交流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不仅是老玉米校长、几位校长甚至张掖教育自发式变革的新的开始,也是“教育大发现”社区在经历一年初步探索之后的一个新的开始! 我们共同努力! —- 另外,在7月份的社区简报里,我也用同主题记了一段话,顺便转在这儿: 7月底正好是社区发起一周年的时间,我们商量这期沙龙大家可以做一次比较轻松的座谈。希望和大家一块来回顾一下一年来我们共同走过的路。这一年来我们是怎么聚到一块,社区又是怎么发起的,又怎么一步步走过来。以及这一年来,那些让我们激情澎湃的时刻,那些关注我们、或和我们一起实践的人,那些值得记忆和分享的小花絮,等等。希望这次聚会,能让我们重新认识社区和我们自己,也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很巧的是,老玉米校长说他们要来北京参加培训,所以这次沙龙又变成了和老玉米及他们甘肃张掖其他几位校长之间的座谈会。当老玉米校长带着其他几位校长走进会议室的那个时刻,我想在场的很多人都更加明白了,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老玉米校长这样的老师和他们的学生,他们对互联网发展和社会化学习由衷的热爱,和他们为此所做的不懈努力,才使我们大家选择了聚到一起,并呼吁更多的老师、学校和同学,以及家庭、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到这场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变革中来。同时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大家连接起来,不断地为大家的努力加油,并和大家分享彼此的快乐。 附: * 7.29社区沙龙通知及讨论帖 * 活动故事及照片 * SLL’ 2015愿景

Tags: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做中学”还需加上“社区学习”

七月 14th, 2009 by 小石

看一些学生尝试了一下建Google groups讨论组/邮件列表之后,就草草收场了,只留下了一些问题。存活下来的group寥寥无几。这不由得让我在想—— “重要的是去实践”,这句话非常动听。但如果不是拧成一股绳,一起边学习边实践,一起应对问题和挑战,那实践的代价可能非常惨烈。 这让我联想起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代表,都可以在外面发展自己的客户和销售团队,但如果保险公司缺乏有力的培训部门,这些业务代表当天走出去,可能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因为他们很可能已经被他们的“顾客”打击得一塌糊涂,更不用说向他们的顾客推荐良好的服务了。所以,许多有经验的业务代表和业务主管,都会联合起来,把公司的培训部门办得有声有色。 当一些业务代表,工作顺利,甚至有意外惊喜时,大家就一起为他们庆祝。而更重要的的是,当一些业务代表,出去一天,收获甚微,甚至收获的是沮丧和一肚子怨气,其他人就会来安慰他们,和他们及时分析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并和他们分享自己在碰到类似问题时,一开始也是怎么沮丧,后来又怎么解决的等等,尽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可以重新振作起来,重新上路。 而新的业务代表,大家都尽可能让他们先酝酿,先熟悉业务,一般一段时间内是不会让他们单独开发客户的。过一段时间,有经验的业务代表出访客户时,可能会邀请他们一起去,帮他们逐渐熟悉直接和客户打交道时可能碰到的一些情况和处理的经验。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熟悉和“见习”,并有了自己的初步计划,有经验的业务代表或主管就会和他们一起分析他们的计划,并检验他们对业务掌握的情况。直到大家都觉得可以试试的时候,单飞的日子才真正开始了。而且在早期,甚至他们的整个业务生涯中,培训部门,始终都是他们一个坚强的后盾。 而大家来自觉地、共同营造这样一个培训部门,或者我们说的“学习社区”,可能是“在实战中学习”,或者“做中学”持续的保障。

Tags: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


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社区与教育软件的发展

六月 11th, 2009 by 小石

Oliver提了几个很好的问题和建议,Yuanzhou等也很关注,可能其他人多少也有类似的想法,我把这个讨论转过来。 他的问题和建议是: 有没有现成一些细分的教师社交网络?例如: –全国各地的中学英语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中学体育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中学音乐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中学地理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中学历史老师聚集的在线社交网络? 另外,在中学阶段,像网络技术和网络实践,这样的课程,是哪些类别的老师来负责的呢?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和体制中,这些学科的老师都是被边缘化,如果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和各地的同行在一起交流,互相鼓劲,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更投入。 同时,这些社交网络,也提供一些帮助和资源给他们,助益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教学实践。 另外,相对应领域的一些商业机构可以参与到这些网络的建设中来,提供经济方面的援助。 我的回复: 我尝试回应一下小容和小Q的问题: 1、各学科的中学教师的在线社交网络我了解很少; 2、目前国内大学有教育技术专业,中小学有一门信息技术课,这门课就包含了网络技术和网络实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集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线社交网络。 “教育大发现”目前的尝试,首先就是在大学教育技术专业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之间,建立一个学科的在线教研网络。 关于这个学科的一点基本情况,另参焦建利老师的这篇文章: 新年随笔:教育技术学学生就业问题 3、前一段时间接触Mathematica,最近isaac介绍Scratch,让我产生一个设想,教育大发现是否可以把目前在摸索的社会化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自生长学习社区作为基础,然后把这种方法,延伸到其他学科自生长学习社区和专业软件的推广中? 当然,在中小学,所谓其他学科的自生长学习社区,可能首先是在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综合教研网络中的子社区的发展比较快一些,随后可能出现全国性的学科社区。而在大学,学科社区的建设可能受地域的限制比较少,一开始就可以是全国性,当然更理想是国际性的学习社区。 如果这样的设想可以成立的话,教育大发现似乎可以在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社会化软件与其他学科专业软件之间,起到一种连接作用。比如,对于Mathematica等专业软件厂商来说,他们推广的困难,可能往往并不在于专业软件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在许多师生正在学习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同时来推广专业软件,售后服务的要求可能往往超出了专业软件之外,使专业软件厂商不得不担负更大的推广和售后服务成本。而目前教育大发现,以社会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社区为基础,正好为专业软件的推广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支撑。这也可能是教育大发现可以探索的一个经济资助的来源。 这也是受了Mathematica和isaac介绍Scratch的启发。也欢迎大家的讨论,希望能帮我们想到更好的主意。

Tags: , , , ,
Posted in 未分类 |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