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Reading Research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相关资料)
第1行: 第1行:
<span style="color: rgb(255,0,0)">新阅读计划</span> | 参考:[[New Reading|新阅读随想]] | 返回:[[首页|工作坊首页]]
<span style="color: rgb(255,0,0)">新阅读计划</span> | 参考:[[New Reading|新阅读随想]] | 返回:[[首页|工作坊首页]]
-
==背景==
+
待整理……
 +
 
 +
==问题与社会背景==
 +
 
 +
1、对三农问题的教育反思:三农问题背后是教育问题;(让我开始关注教育)
 +
 
 +
2、对教育和社会脱节的反思:我们已经把握不住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也看不清楚教育变革的一个大画面,所以才产生这种混乱,可能首先要有一根线,把这些散落的珠子串起来?(让我开始思考理解教育问题的切入点)
 +
 
 +
 
 +
>>
 +
 
 +
==理念的生成==
在梳理我们过去几年走过的路时,我这样写道:
在梳理我们过去几年走过的路时,我这样写道:
-
1.1、开始我们从职业咨询中,觉得学校教育缺了某些观念和内容,所以探讨“<strong>职前教育</strong>”;
+
1、<span style="color: rgb(0,0,255)">职前教育</span>:开始我们从职业咨询中,觉得学校教育缺了某些观念和内容,所以探讨“<strong>职前教育</strong>”;
 +
 
 +
2、<span style="color: rgb(0,0,255)">edu2.0/教育2.0</span>:后来我们觉得内容谁来创造,谈大学生怎么大家帮大家,谈“<strong>edu2.0</strong>”;
 +
 
 +
3、<span style="color: rgb(0,0,255)">社会化学习</span>:再后来我们又觉得不仅仅是内容和内容谁来创造,而是网络化的社会已经带来了整个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讨论的话题变成了“<strong>社会化学习</strong>”,并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说电脑课)入手开展一些实践;
 +
 
 +
4、<span style="color: rgb(0,0,255)">新阅读</span>:继续囿于课堂和个人学习讨论,似乎已经过于狭隘了,所以我们想跳出一些刻板的印象,从个人、组织和社会等各个层面来谈谈学习,甚至更简单一点,先谈谈阅读,或者说叫,“<strong>新阅读</strong>”。
 +
 
 +
 
 +
参考: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4l.html 教育改革:要大力促进职前教育的深化];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alxc.html Edu2.0的对话];
 +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bgxt.html 教师节,来自学生的挑战——关于社会化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对话];
 +
 
 +
*[http://www.simple-education.org/xiaoshi/323 博物馆与未来教育];
 +
 
 +
*[http://simple-education.org/?page_id=100 开放教育之路](<span style="color: rgb(255,0,0)">New</span>);
 +
 
 +
 
 +
>>
 +
 
 +
==方法的积累==
 +
 
 +
即处理各种关系:
 +
 
 +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怎么在社会上发展,个人发展中学历和职业发展有什么的关系,职业发展中最核心的是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社会对个人的认同)
 +
 
 +
2、个人与社区的关系:阿里巴巴的农村电子商务实践中,意识到的问题;
 +
 
 +
3、社区与学校的关系:乡村建设派,怎么看社区发展,以平民教育促进社区建设;NGO支持教育的两种路径的差异;
 +
 
 +
4、课堂与图书馆的关系:从自学、合作学习,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以图书室为依托,为师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持续的交流平台;
 +
 
 +
5、老师与学生/专家与新手的关系:从“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到“专家和业余选手怎么共同奉献一场专业的演出”;
 +
 
 +
6、现代公益和传统慈善的关系:现代公益应该是对传统慈善的补充,是解决传统慈善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慈善,注重本地化,系统化,但是缺少了地区间的比较等,往往难以深入,缺少了专业化;另外,传统慈善首先就是和本地社会共建结合起来的,而现代公益常常脱离了社区建设和传统慈善,往往会和社会脱节;
 +
 
 +
7、知识、权力、资本三者的关系:教育的问题归教育,政府的问题归政府,社会的问题归社会;
 +
 
 +
8、支教与图书馆项目的关系:图书室落地,支教项目可以转向提供服务;
 +
 
 +
9、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关系;
-
1.2、后来我们觉得内容谁来创造,谈大学生怎么大家帮大家,谈“<strong>edu2.0</strong>”;
+
10、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综合教育)的关系:
-
1.3、再后来我们又觉得不仅仅是内容和内容谁来创造,而是网络化的社会已经带来了整个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讨论的话题变成了“<strong>社会化学习</strong>”,并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说电脑课)入手开展一些实践;
+
11、NGO和基金会的关系:
-
1.4、继续囿于课堂和个人学习讨论,似乎已经过于狭隘了,所以我们想跳出一些刻板的印象,从个人、组织和社会等各个层面来谈谈学习,甚至更简单一点,先谈谈阅读,或者说叫,“<strong>新阅读</strong>”。
+
12、科学与价值观的关系;
 +
>>
==产品和架构==
==产品和架构==
第19行: 第75行:
“新阅读计划”正是在这个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的服务架构是:
“新阅读计划”正是在这个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的服务架构是:
-
2.1、面向全社会:
+
1、面向全社会: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第25行: 第81行:
目标:传播新阅读理念,遏制“应试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带来的恐慌;
目标:传播新阅读理念,遏制“应试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带来的恐慌;
-
2.2、面向大学生:
+
2、面向大学生: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 '''学科资源列表''';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 '''学科资源列表''';
第31行: 第87行:
目标:推动大学生的自救,并以大学生推进大学教育改革;
目标:推动大学生的自救,并以大学生推进大学教育改革;
-
2.3、面向中小学和社区:
+
3、面向中小学和社区: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 '''学科资源列表'''/'''小型图书馆管理''' + '''电脑爱好者小组''';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 '''学科资源列表'''/'''小型图书馆管理''' + '''电脑爱好者小组''';
第41行: 第97行:
-
==补充说明==
+
补充说明:
做一点补充说明的话,就是:
做一点补充说明的话,就是:
-
3.1、“新阅读计划”原名叫“[[Free Education System|自由教育体系]]”,Free Education System。其中“自由”,用了Free,没有用Liberal。希望区别于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
+
1、“新阅读计划”原名叫“[[Free Education System|自由教育体系]]”,Free Education System。其中“自由”,用了Free,没有用Liberal。希望区别于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
-
3.2、此外,首先从公众入手,因为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其实他们不关注细节,只是想要一个对教育变革稳定的预期,哪怕一个切入的视角,能帮助大家至少从一个角度理解教育的变革。
+
2、此外,首先从公众入手,因为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其实他们不关注细节,只是想要一个对教育变革稳定的预期,哪怕一个切入的视角,能帮助大家至少从一个角度理解教育的变革。
-
3.2、然后是大学生,大学生就不仅是观念上的调整,也有自身学习和交流的需要。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又鼓励沉淀各学科领域的资源列表,以便形成公共知识库。
+
2、然后是大学生,大学生就不仅是观念上的调整,也有自身学习和交流的需要。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又鼓励沉淀各学科领域的资源列表,以便形成公共知识库。
-
3.3、在中小学,除了观念的调整和网络资源,如果本地网络条件受限制,图书室就是一个桥梁,但电脑爱好者小组,是加速和支持跨越这道桥梁的一个设置。
+
3、在中小学,除了观念的调整和网络资源,如果本地网络条件受限制,图书室就是一个桥梁,但电脑爱好者小组,是加速和支持跨越这道桥梁的一个设置。
-
3.4、我们认为,图书,是读者和作者对话的媒介;学习和教育,都是促进双方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
+
4、我们认为,图书,是读者和作者对话的媒介;学习和教育,都是促进双方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
-
3.5、在这儿,只讨论学习,不讨论教学。把事情都先归于简单。在我们看来,在讨论教育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教”和“学”混为一谈。
+
5、在这儿,只讨论学习,不讨论教学。把事情都先归于简单。在我们看来,在讨论教育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教”和“学”混为一谈。
-
3.6、此外,从公众,到大学生,再到中小学,这样有可能避免直接从中小学入手时,人手不够、各种资源也不足的问题。
+
6、此外,从公众,到大学生,再到中小学,这样有可能避免直接从中小学入手时,人手不够、各种资源也不足的问题。
 +
>>
-
==相关资料==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024l.html 教育改革:要大力促进职前教育的深化];
+
==资源和相关试验==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alxc.html Edu2.0的对话];
+
*白玲工作室;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600c70100bgxt.html 教师节,来自学生的挑战——关于社会化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对话];
+
*青少年工作室(教育博客);
-
*[http://www.simple-education.org/xiaoshi/323 博物馆与未来教育];
+
*开拓者教育简报(家庭教育);
-
*[http://simple-education.org/?page_id=100 开放教育之路](<span style="color: rgb(255,0,0)">New</span>);
+
*教育掘客:
 +
*爱心传递工程;
 +
 +
*现代大学生杂志;
 +
 +
*教育大发现:
 +
 +
*乡村图书馆论坛;
 +
 +
*一公斤捐书网;
 +
 +
*福前文化中心;
 +
 +
*小u和gypn;
 +
 +
 +
 +
>>
 +
 +
 +
==教育反思==
 +
 +
*对“教育”这一概念的反思;
 +
 +
*对平民教育的反思;
 +
 +
*从农村教育的困境,对现代教育模式的反思;
 +
 +
*知识社会的教育:现代教育理论的反思:从知识和产业实践都比较单一,到知识和产业实践都非常丰富的社会,教育产生了根本性转折;
 +
 +
*社区学习:个人学习、组织学习、社会学习;
 +
 +
 +
>>
 +
 +
 +
==相关资料==
英译汉:
英译汉:
第81行: 第173行:
*[http://www.simple-education.org/xiaoshi/?p=330 新媒体教学10大技巧];
*[http://www.simple-education.org/xiaoshi/?p=330 新媒体教学10大技巧];
-
 
-
 
>>
>>

在2011年8月12日 (五) 15:05所做的修订版本

新阅读计划 | 参考:新阅读随想 | 返回:工作坊首页

待整理……

目录

问题与社会背景

1、对三农问题的教育反思:三农问题背后是教育问题;(让我开始关注教育)

2、对教育和社会脱节的反思:我们已经把握不住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也看不清楚教育变革的一个大画面,所以才产生这种混乱,可能首先要有一根线,把这些散落的珠子串起来?(让我开始思考理解教育问题的切入点)


>>

理念的生成

在梳理我们过去几年走过的路时,我这样写道:

1、职前教育:开始我们从职业咨询中,觉得学校教育缺了某些观念和内容,所以探讨“职前教育”;

2、edu2.0/教育2.0:后来我们觉得内容谁来创造,谈大学生怎么大家帮大家,谈“edu2.0”;

3、社会化学习:再后来我们又觉得不仅仅是内容和内容谁来创造,而是网络化的社会已经带来了整个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们讨论的话题变成了“社会化学习”,并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或者说电脑课)入手开展一些实践;

4、新阅读:继续囿于课堂和个人学习讨论,似乎已经过于狭隘了,所以我们想跳出一些刻板的印象,从个人、组织和社会等各个层面来谈谈学习,甚至更简单一点,先谈谈阅读,或者说叫,“新阅读”。


参考:


>>

方法的积累

即处理各种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怎么在社会上发展,个人发展中学历和职业发展有什么的关系,职业发展中最核心的是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社会对个人的认同)

2、个人与社区的关系:阿里巴巴的农村电子商务实践中,意识到的问题;

3、社区与学校的关系:乡村建设派,怎么看社区发展,以平民教育促进社区建设;NGO支持教育的两种路径的差异;

4、课堂与图书馆的关系:从自学、合作学习,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以图书室为依托,为师生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持续的交流平台;

5、老师与学生/专家与新手的关系:从“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到“专家和业余选手怎么共同奉献一场专业的演出”;

6、现代公益和传统慈善的关系:现代公益应该是对传统慈善的补充,是解决传统慈善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慈善,注重本地化,系统化,但是缺少了地区间的比较等,往往难以深入,缺少了专业化;另外,传统慈善首先就是和本地社会共建结合起来的,而现代公益常常脱离了社区建设和传统慈善,往往会和社会脱节;

7、知识、权力、资本三者的关系:教育的问题归教育,政府的问题归政府,社会的问题归社会;

8、支教与图书馆项目的关系:图书室落地,支教项目可以转向提供服务;

9、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关系;

10、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综合教育)的关系:

11、NGO和基金会的关系:

12、科学与价值观的关系;


>>

产品和架构

“新阅读计划”正是在这个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的服务架构是:

1、面向全社会: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目标:传播新阅读理念,遏制“应试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带来的恐慌;

2、面向大学生: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 学科资源列表

目标:推动大学生的自救,并以大学生推进大学教育改革;

3、面向中小学和社区:

方案:新阅读论坛/简报 + 学科资源列表/小型图书馆管理 + 电脑爱好者小组

目标:推动学校和社区电脑爱好者小组建设,并借助开放资源列表或图书室,与外界形成良好的互动。

我们强调:从理念到行动;从成人到小孩;从城市到乡村。


补充说明:

做一点补充说明的话,就是:

1、“新阅读计划”原名叫“自由教育体系”,Free Education System。其中“自由”,用了Free,没有用Liberal。希望区别于人文教育、博雅教育等。

2、此外,首先从公众入手,因为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其实他们不关注细节,只是想要一个对教育变革稳定的预期,哪怕一个切入的视角,能帮助大家至少从一个角度理解教育的变革。

2、然后是大学生,大学生就不仅是观念上的调整,也有自身学习和交流的需要。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又鼓励沉淀各学科领域的资源列表,以便形成公共知识库。

3、在中小学,除了观念的调整和网络资源,如果本地网络条件受限制,图书室就是一个桥梁,但电脑爱好者小组,是加速和支持跨越这道桥梁的一个设置。

4、我们认为,图书,是读者和作者对话的媒介;学习和教育,都是促进双方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

5、在这儿,只讨论学习,不讨论教学。把事情都先归于简单。在我们看来,在讨论教育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教”和“学”混为一谈。

6、此外,从公众,到大学生,再到中小学,这样有可能避免直接从中小学入手时,人手不够、各种资源也不足的问题。


>>


资源和相关试验


>>


教育反思


>>


相关资料

英译汉: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