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ral Research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目录 |
推荐文章
- 贺雪峰:乡村的去政治化及其后果(2012年)——【摘要】:在传统时期,乡村具有相对自主的政治空间,从而可以阻止乡村内部边缘人群搭便车行为。随着国家权力向基层的全面渗入,乡村自主政治空间逐步消失,乡村社会由分配责任与义务的政治向分配权利的政治转变,之前被乡村主导力量所压制的边缘力量崛起。在乡村去政治背景下,不受约束边缘力量的崛起,对当前乡村治理构成重大挑战。
- 岳永逸:现代中国,无论城乡都有都市味儿(2015年);
- 代启福:脏的多样性(2015年);
>>
推荐书单
三农中国推荐书单
- (原文链接)
-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 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 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
- 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
- 詹姆斯·C·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弱者的武器: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
- 王铭铭:《社区的历程:溪村汉人家族的个案研究》,《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 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荆门五村农田水利研究》;
- 朱晓阳:《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1931-1997)》;
-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
-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 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
- 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1998年);
附:
- 宋林飞:费孝通先生的富民主张及其理论探索;
- 甘阳:《江村经济》再认识;
>>
某教师的“农民学”参考书目
- (AT从罗志恒那儿转来)
专著
- 【美】西奥多·W·舒尔茨著、梁小民译:《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 【美】J·米格代尔:《农民、政治与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 【俄】A·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 【美】詹姆斯·斯科特:《农民的道义经济学》,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 【美】詹姆斯·斯科特:《弱者的武器》,郑怀广等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 【法】布洛赫:《法国农村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 【法】H.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版。
- 【美】罗吉斯,伯德格著:《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 费孝通:《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敦煌出版社1997年版。
-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费孝通、张之毅:《云南三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 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三联出版社1989年版。
- 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版。
- 庄孔韶:《银翅:中国的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 【英】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刘晓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个中国村庄的互惠与社会网络》,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 杨美惠:《礼物、人情与宴席:中国人社会关系的艺术》,赵旭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
- 【美】黄宗智(Huang, Philip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1986年版。
- 【美】黄宗智(Huang, Philip ):《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农村发展》,中华书局1992年版。
- 【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与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 【美】弗里曼、毕克伟、赛尔登:《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 【美】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农业发展1890-1949》,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张五常:《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的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 【美】黄树民:《林村的故事——1949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
- 【印】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 【美】彭尼·凯恩:《1959~1961 中国的大饥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 【加】Y·柯鲁克,D·柯鲁克:《十里店 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北京出版社 1982年版。
- 【美】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北京出版社 1980年版。
- 【美】韩丁:《深翻——一个中国村庄的继续革命纪实》,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 唐军:《蛰伏与绵延——当代华北村落家族的生长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 冯尔康:《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 吴毅:《村治变迁中权威与秩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 温铁军:《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
- 许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 陈吉元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 延安农村调查团:《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 陆学艺:《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陆学艺主编:《改革中的农村与农民——对大寨、刘庄、华西等13个村庄的实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 孙达人:《中国农民变迁论》,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6年版。
- 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6年版。
- 秦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曹幸惠:《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局出版社1996年版。
- 秦晖:《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 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成汉昌、刘一皋:《中国当代农民文化——“百村”调查纪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年版。
- 曹锦清、张乐天、陈中亚:《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 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 王春光:《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京城“浙江村”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张仁寿、李红:《温州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 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 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
- 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 1997年版。
- 王铭铭,(英)王斯福:《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王晓毅:《血缘与地缘》,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 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三联书店1998年版。
-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荣敬本等:《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 荣敬本等:《再论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 马戎等主编:《中国乡镇组织变迁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 傅上伦等:《告别饥饿——一部尘封十八年的书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陈桂棣、春桃:《当代中国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 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 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 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97年版。
- 朱晓阳:《罪过与惩罚——关于一个村庄的社会学叙事》,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 曹正汉:《信念、效率与制度变迁——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公社制度研究(1980~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 田锡全:《革命与乡村:国家、省、县与粮食统购统销制度(1953~1957)》,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 黄荣华:《革命与乡村:农村地权研究(1949~1983)——以湖北省新洲县为个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 凌志军:《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与失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 高化民:《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 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 侯永禄著:《农民日记:一个农民是生存实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
- 韩敏著:《回应革命与改革:皖北李村的社会变迁与延续》,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贺雪峰:《乡村研究的国情意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三联书店2007年版。
- 黄平主编:《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三联书店2007年版。
>>
论文
- 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1、2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06年版;第5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贺雪峰主编:《三农中国》,第1-1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
- 温铁军 :《重新解读我国农村制度变迁》,中国农村研究网。
- 温铁军:《“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读书》1999(12)。
- 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5)。
- 于建嵘:《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战略与管理》2003(3)。
- 于建嵘:《农村黑恶势力与基层政权退化》,《战略与管理》2003(5)。
- 徐勇、徐增阳:《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中国农村研究网。
- 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中国农村中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中国农村研究网。
- 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机制》,《中国学术》,第12辑,2002年。
- 郭于华:《“道义经济”还是“理性小农” 重读农民学经典论题》《读书》,2002(5)。
- 秦晖:《“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社会学研究》,1998(5);1999(3);1999(4)。
- 秦晖:《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1)
- 兰林友:《村落研究:解说模式与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2004(1)。
- 刘洋:《征服——一个村庄土地改革的口述史研究》,党史系2004年硕士论文。
- 王兵:《土地改革与乡村控制——新中国土地改革意义的再分析》,党史系2005年优秀硕士论文。
- 厉娜:《虚幻的崛起——毛泽东树立的农业先进典型李村述论》,党史系2006年优秀硕士论文。
>>
期刊/网站
- 《中国农村观察》
- 《中国改革(农村版)》
- 《社会学研究》
- 中国农村研究网
- 三农中国网
- 晏阳初乡村建设网站。
>>
其他推荐
- 丛书/豆列/tag:
- 三联:中国经验丛书;
- 中华书局: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丛书;
- 网友明法: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续);
- 网友阿a:乡村研究;
- 网友舞雩:农民问题的书单;
- 网友小花有影:中国农村研究必读25本著作;
- 网友全金属小棉袄:中国民主现场;
- 豆瓣tag:
>>
我的整理
- 机构与观察:
- 社科院发展研究所 | 《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 | 《中国农村经济》(月刊);
- 三农中国 - 华中科大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贺雪峰、吴毅、罗兴佐、董明磊、陈柏峰等);
- 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学生调研)(孔祥智、郑风田、仝志辉、周立、董筱丹等);
- 人民大学历史与社会高等研究所 | 学术宗旨 | 《中国乡村研究》(开放获取) | 《中西方学者对话》系列(黄宗智、崔之元、汪晖等);
- 中国农村研究网 - 华中师大中国农村问题研究院 | 农村新论 | 海外农村研究 | 相关学科前沿(张厚安、徐勇、邓大才等);
-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陈锡文、韩俊、薛澜、孟庆国、王亚华、杜鹰等);
- 仝志辉等编:乡村中国观察周刊(05年8月~09年4月);
- 经典作品:
- 他人的经典:
-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 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 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 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
相关提议
构建乡村研究的学术市场
向所有涉农的师生和院校发起一个倡议,鼓励大家向一个开放获取的网站提交论文、调查报告等,促进学术交流,以及学术与实践的互动,然后寻求基金会等,来支持这样的开放获取项目。
鼓励涉农领域的研究和竞争,首先要制造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市场。公众、企业、基金会等,可以根据大家关注的问题,和一些研究人员的研究题目,及其以往的研究成果,决定资助情况。
>>
待读资料
徐志伟:
- 徐志伟:"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摘要:" 十七年"时期农村新文艺读物的出版与传播在社会主义农村文化改造运动中占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并具有丰富的现代性内涵。一方面它建构了农村基层社会与社 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精神通道,另一方面它也询唤了沉睡于农民心灵深处的作为一个阶级群体的生活尊严与社会意识,并将其纳入到新中国的政治、历史进程之 中,从而建构了一个最广大的人群可以参与的"政治社会"形态。其独特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仍具重要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徐志伟、新文艺、农村文艺、社会主义新人、说书人改造;来源:文学评论2013.4);
贺东航:
邓大才:
吴理财:
--
- 汪晖:土地发展权转移与农民集中居住的地方试验(一) | (二);
- 牟成文:关于破解市场化背景下村庄原子化难题的思考;
- 李水金:中国乡镇政府改革的五种模式及其评析;
- 更多请参中国农村研究网·[1]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