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 Popular Tags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乡村图书馆 乡村建设 乡村教育 SLLBrief NGO反思 学习科学 MiniBlog 信息技术教育

近期文章

近期评论

工作组

推荐项目

讨论组

新浪微博

功能

版权声明

萨尔曼·可汗没有冒充老师

我看到 @侯瑞琦 老师在这儿(参知乎)提到“因材施教”,还有什么“混合式学习”。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点:

“因材施教”这句话里面,首先假定了学习过程中必然要有教师,而且学生是什么“材”教师好像是很清楚。

而萨尔曼·可汗的经验,首先是大量的学生在没有教师,只有网络和视频课程(后来再增加了练习系统)的情况下,怎么更有效学习的。然后才是怎么引入学校,来辅助教师教学,甚至所谓“反转课堂”的问题。

另外,在我看来,萨尔曼·可汗比较可贵的是,他不是教师,也没想冒充老师和火眼金睛,考虑某个学生是什么“材”,然后揣测或测试该怎么教。

他所面对的,只是在既定的教学体系之下,一个看似很小的,具体的课后辅导问题。

所以他只要考虑,学生对各科目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以及对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的知识地图有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并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大画面”。即某种程度上,他只要回到知识本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知识点进行详细分解和条理化、趣味化……

也正因此,他才展示了技术来改变教育教学的可能性。

我猜想,萨尔曼·可汗的理工科背景,没有那么多教育学(包括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束缚,应该是值得我们来反思的。

这是我首先想回应侯老师和许多搞教育的朋友的一点。

(2012-01-30)

分享&收藏

 




XHTML: You can use these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