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一本通俗的《教育学是什么》怎么写?
买了一本《教育学是什么》(励雪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看,看的过程中,一直和励老师以及她马上计算机博士毕业的儿子在交流,但还是看了几个月。书的结构主要按照下面的顺序来安排的:
绪言、像教育学家那样学习和思考
一、教育学是艺术,科学,还是哲学?
——今日的教育学从何处来?二、教育学总览
——今日的教育学在研究什么三、教育的人学原理
——教育学视野中的人是什么?四、教育的社会性原理
——学校是什么?五、教育的文化性原理
——课程是什么?六、展望明日的教育学
——今日的教育学向何处去?
现在来分析,这本书看了几个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这本书虽然整体上好像有点结构,而且知识含量比较高,但并不通俗。
在我看来,语言通俗不等于通俗读物。过多地按照教师或者教育研究者的思维来安排结构,会无意中阻断读者的思考。不能把读者放在一个大的情境里,把问题和各种解决思路客观地呈现出来,让读者自己来思考,这样的通俗读物,至少是有较大的欠缺。
在这儿,我也抛砖引玉,列个思路稍微解释一下:
1、从教与学的角度,简单勾勒一个教育学发展的脉络。
(因为绝大多数人看教育,首先是看老师是怎么教孩子的,看教与学的关系,然后才由表及里,考虑教与管或者说教学与行政管理的关系,进而把我们今天遇到的挑战,放在这个框架中来考虑的。此外,教与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能最直接地反应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所以首先从教与学入手,也可以更好地带动大家结合历史和现实,不过多地囿于过往成见地进行思考。)
——比如开始主要是父母教孩子,后来让孩子拜师学艺,再后来社会多元化加上社会动荡,为了让孩子们多一些选择,讲学无常师,因之产生教育系统,读者也才能以系统的思维来考虑教育问题,等等。2、从教与管的角度,简单勾勒组织教育的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思考
——比如为了有效的组织教育,大家都从哪些角度对教育进行了一番思考和讨论,发现了什么问题,谁认为什么问题比较重要,在沿着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中,都产生了哪些教育学的分支,稍微系统地介绍一下当代的教育学,等等。3、最后可以谈一谈今天教育学的挑战
——比如谈谈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遇到了什么挑战,以及大教育时代给互联网和社会带来的契机,给大家一个考虑问题的原点,让大家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从各自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的今天和未来,等等。
写到这儿,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忙完这阵子,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可以试试写本幽默版的《教育学旅游指南》或者《教育生态学》,呵。在这儿,也广求名师指点。
小石,北京·航天城
一大早爬起来,若有所思地在纸上写了几句
又干脆打开电脑写到blog上,和大家一起讨论
附:在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在想这本书用什么样的风格可能更好一点,有一本书一直在我脑子里晃——《前途》(温世仁著,蔡志忠绘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6)。
(2007-06-24,原文在新浪博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