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公民素养”吗?
每次听到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公民素养、职业素养等这些词汇,我就不禁皱起了眉头。刚才看Being老师这篇文章《中等职业教育中公民素养发展不可或缺》,我忍不住说了一点我的疑问:
为什么在各种教育中,都要把公民素养问题拿来做讨论呢?这似乎成了一种奇怪的一种现象。我不解的是:
问题一:公民素养是否也是公民的一种公共需求?如果是的话,是否也应该交给社会其他专业的公民素养学习渠道去供给?而不是在大学里增加一点什么公民素养课,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也增加一些什么公民素养课。
大多数学校实际上往往最难开的不是各种专业课,而是优质的公民素养课,但硬要去开,结果导致公民素养课往往成为学校里最乏味的一门课,使很多学生没有了解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对公民素养课徒生反感。所以,我不由得想公民素养课的课程供给模式是否本身就值得探讨?
问题二:公民素养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在改进专业教育的同时,有没有可能在专业教育之中来解决?
目前我们大多数的专业教育可能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很少考虑把一些专业知识的教学融汇在科技和工程、商业和经济、行政与法律、教育和文化等,这样一种自然的社会化系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商业和社会推广、社会管理、社会常识普及等——中来思考。如果我们学习某个专业的时候,能在讨论该专业的理论、技术和问题,又能兼顾讨论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可能存在商业和社会推广的渠道和方式,涉及到的行政与法律管理框架,以及社会应用和普及的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一些教育和文化现象和问题等,是否对专业教育本身是一个改进的过程,又使我们关注的职业道德、公民素养等许多问题,能够逐步缓解?
……
顺便想发一点感概的是,这几年开始关注教育问题以来,我发现由于许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所以我们今天罗列出来的很多问题和概念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千头万绪,不管从哪个冒出的头绪出发,似乎都可以拎出一套课程体系或解决方案来,但如果稍作综合和梳理的话,你又会发现这些课程体系或解决方案可能并不是必要的,我们需要做的可能只是对一些基本问题重新进行梳理、调整,否则,我们可能会一次又一次的迷失在概念的海洋中,我们的教育系统也跟着一次一次在无知中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