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Growth Camp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修订版本间差异)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基本思路和方案)
(基本思路和方案)
第4行: 第4行:
# 邀请大家通过发起和参与家乡的图书室的建设,来组建各地的学联或同乡会,然后与老家的相关部门对接(参吴红斌的故事);
# 邀请大家通过发起和参与家乡的图书室的建设,来组建各地的学联或同乡会,然后与老家的相关部门对接(参吴红斌的故事);
-
# 基本原型有三个:图书室(新书院教育/乡农学校)+ 同乡会(社团) + 专业社群(职前/走访);
+
# 基本原型有三个:图书室(新书院教育/乡农学校)+ 同乡会(社团) + 专业社群(支教同学对个人专业及其应用的梳理/或各类学科或产业走访报告的资源汇总);图书馆分常备书目和专题探索,专题探索一是我们对教育、乡建等领域知识资源的梳理,二有赖专业社群等来挖掘和整理。
# 成长营的核心,(1)是让大家熟悉图书馆和乡农学校的基本概念和做法;(2)同乡会的组织办法和注意事项;(3)专业社群的组织方法等;
# 成长营的核心,(1)是让大家熟悉图书馆和乡农学校的基本概念和做法;(2)同乡会的组织办法和注意事项;(3)专业社群的组织方法等;
 +
# 成长营有个进阶:一个人-研究小组-项目小组-互助社群,进阶是权利和义务相对称的;
# 第三教育工作室:教育研究院(合伙制/科研与运营/私募基金管理团队) + 教育学院(开放式/CAPE)+ 青年发展基金(私募基金);
# 第三教育工作室:教育研究院(合伙制/科研与运营/私募基金管理团队) + 教育学院(开放式/CAPE)+ 青年发展基金(私募基金);
# 我们将参考AIESEC等的策略,从教育、计算机、涉农、社工、经管等院系和社团的招生招新开始,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各地的高校去进行对接。即使有网站,也得深入到这些院校做工作,否则网站也是空架子。所以,深入院校打基础,比网站等任何东西都更直接、持久、有效。
# 我们将参考AIESEC等的策略,从教育、计算机、涉农、社工、经管等院系和社团的招生招新开始,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各地的高校去进行对接。即使有网站,也得深入到这些院校做工作,否则网站也是空架子。所以,深入院校打基础,比网站等任何东西都更直接、持久、有效。

在2016年5月16日 (一) 06:03所做的修订版本

青年成长营(培田书院):一次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探索之旅 / 社会化学习与生存训练营 / 新一代“黄埔军校”或“农民运动讲习所” | 参考:农民之子社团 / 青年发展 / 培田学院 | 返回:农民之子教育研究中心

目录

基本思路和方案

  1. 邀请大家通过发起和参与家乡的图书室的建设,来组建各地的学联或同乡会,然后与老家的相关部门对接(参吴红斌的故事);
  2. 基本原型有三个:图书室(新书院教育/乡农学校)+ 同乡会(社团) + 专业社群(支教同学对个人专业及其应用的梳理/或各类学科或产业走访报告的资源汇总);图书馆分常备书目和专题探索,专题探索一是我们对教育、乡建等领域知识资源的梳理,二有赖专业社群等来挖掘和整理。
  3. 成长营的核心,(1)是让大家熟悉图书馆和乡农学校的基本概念和做法;(2)同乡会的组织办法和注意事项;(3)专业社群的组织方法等;
  4. 成长营有个进阶:一个人-研究小组-项目小组-互助社群,进阶是权利和义务相对称的;
  5. 第三教育工作室:教育研究院(合伙制/科研与运营/私募基金管理团队) + 教育学院(开放式/CAPE)+ 青年发展基金(私募基金);
  6. 我们将参考AIESEC等的策略,从教育、计算机、涉农、社工、经管等院系和社团的招生招新开始,与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各地的高校去进行对接。即使有网站,也得深入到这些院校做工作,否则网站也是空架子。所以,深入院校打基础,比网站等任何东西都更直接、持久、有效。


>>

不同阶段可能需要的不同支持(类三年计划)

招募工作

专业指导机构的组织

资金筹措

营期安排

结营安排

待整理

任务清单

  1. 建一个种子图书室;
  2. 办一场社区音乐会;


  1. 本地图书馆走访报告;
  2. 成长和阅读访谈报告;
  3. 一场音乐会观察和体验报告;
  4. 一份音乐会筹备方案和自己的角色选择;


>>

资源清单

  1. 儿童阅读导航(及cnlibray列表);
  2. 教育NGO列表;
  3. 乡建资源列表;
  4. 青年组织列表;


>>

案例参考

  1. 快乐小陶子;
  2. 第二书房;
  3. 皮卡书屋;
  4. 新世纪梦想图书室;
  5. 十一学校;
  6. 豆瓣;
  7. 单向街书店;
  8. lib2.0(图书馆馆员社群);
  9. 天下杂志社(台湾);


>>

营期组织

  1. 团建活动;
  2. 体力劳动;
  3. 小组自管职能分工;
  4. 导师的邀请(优先找实干家,在做事的人,比如军华、刘战,其次是有反思的人,比如宋霞、罗士轩等);


>>

理论和方法

——直面问题(real life)和最简单的思路(寻找从二元思维到开放架构的原型,和不断放大这种认识和经验);
——问题和经验:从二元对立(二分法是萌芽和常识,多元是发展),到系统思考,到开放架构;
——方法和追求:简化的意识,关系的梳理,开放的架构探索,及原型的选择和锤炼;


  1. 信息科学:二进制,对象和系统,概念和属性,过程和方法;
  2. 教育科学:师生、课堂与图书馆、校内与校外、本村与外村、乡村与城市等等,都是二分法的日常体现,我们要学会认识和处理这些现象;社会化学习和开放教育;
  3. 乡村社会学:自下而上的困境(比如水利长期得不到发展),土地私有化的困境(比如培田对面的秃山),专业主义的困境(比如乡村雇不起那么多清洁工),城市主义的困境(比如宅基地多大算合适),等;
  4. 青年发展:现代大学生,CAPE(全球化视野下的新青年);


  1. 费孝通:知识社会学,从乡绅到知识分子;
  2. 梁漱溟:乡农学校;
  3. 晏阳初:四大教育;
  4. 卢作孚:农村现代化;
  5. 毛泽东:毛式管理思想,人民公社(地方的工农商学兵一体化,农村就地城市化)和文化革命(对知识分子的批判);
  6. 谢英俊:从二元对立(二分法是萌芽和常识,多元是发展),到系统思考,到开放架构;


  1. (过去)现代化的挑战:民族国家(上层:外交、军事、财经;中层:市场经济、数目字管理、商业社会;基层:研发机制、交易机制、调解机制、传播机制,以及老壮青少的安置等)和工业化;
  2. (今天)全球化的挑战:一带一路,中国走出去,内需不足,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就业问题,养老问题等;



>>

尚待解决的问题

  1. 成长营与支农支教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结合问题(从支农支教到参与家乡的教育和社会建设);
  2. 成长营与图书馆项目的结合问题(图书馆作为学习与生存,或者地方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体验中心);
  3. 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或计算机领域的实例教学法的应用问题(教育和乡建经验的总结,以及开放架构和从最小模型开始的逐步拓展);
  4. CAPE2.0与微学英语的社群制度与成员进阶体系的运营问题(核心设计要素和怎么把运营费用降到最低);
  5. 成长营与后续的发展基金支持问题(合作经费和CAPE Foundation);


>>

青年文化与意识(公民意识)

——从社会来看,影响青年认知的几个重要的社会因子:信息革命与全球化、环境保护、市场经济、公益慈善、中国革命和中国传统(似乎难以捕捉);
——从自己出发,切实可以感受到的是:工作、收入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课堂内外、师生和同学同事等的基本关系;以及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基本关系,等(从学习而非教育的视角切入);


  1. 互联网革命与极客文化: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2. 经济人何去何从?——自然人(纯我)、社会人(他我)、经济人(自我)、科学人(超我);
  3. 科学共同体与社会的发展;
  4. “四生共赢”:生活、生产,生态、生意;
  5. 创客教育(产品经理和产品意识):科技、市场、法务、传播/交互;
  6. 新“四有新人”;
  7. 新时期平民教育:不卑不亢,不骄不躁,非政治,非宗教,学术性,公益性;


>>

青年的社会化过程

  1. 建模与语言:现象或系统描述、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诺顿和卡普兰:平衡计分卡与“可描述才可能衡量,可衡量才可管理”);
  2. “阿里之问”:“经济人”何去何从?
  3. 老乡建人的回应:从“经济人”,回到乡村建设(社会人),回到平民教育(科学人),回到“以平民教育促乡村建设”;
  4. 学习圈思维:实践、经验、概念化、调整(了解完“社会化学习”之后,发现一个可借鉴的概念和经验,即“学习圈思维”,而且它能涵盖微观宏观和操作等上面的意义,包括和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发展似乎有某种暗合,与中国的“中庸之道”有很多暗合。);
  5. SNS与项目管理的认识:消息/议程、论坛、小组、日志(PDCA循环);
  6. “南塘十三条”(民主的微观实践,议事文化和仪式规则);
  7. 思维导图的运用:概念的结构化与可视化;
  8. 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或组织成长理论:执行、管理、创新、协调;
  9. Web2.0与Edu2.0探索:社会化学习与开放教育(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社会教育);


>>

青年文化与新的社区和社会形态

  1. 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模型:同乡同业、内置金融、书院教育、孝道传统;
  2. 汀塘村的思考:村庙、学校、社区、园区;
  3. 传统社区的教育组织:生活教育在家庭里完成、伦理教育在社区里完成、职业教育在师徒传承中完成、系统的人文教育在书院完成;


>>

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

  1. “男女平等”问题:女孩子家的父母将来谁养活?女孩子的父母老了谁来种地?
  2. “出嫁女”问题:系统的进入、退出,以及控制性与灵活性问题;
  3. 农村的庭院和城市的房子不是一个概念;
  4. 校园安全与“山寨园”问题的尴尬:媒体的报道和各方的关注,最后导致了关闭;
  5. 美丽乡村与垃圾问题,到了农村都觉得脏,脏的多样性:社会资源观与社会歧视,可持续发展观与零废弃理念;
  6. “支农调研”的尴尬:支农与现代公益思维的困惑,“调研”把问题抛出去以后带来的社会反应谁来承担(权责对称问题);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