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baiyang Farm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小白杨农场 | 参考:村民文化中心和其他示范农场 | 返回:第三教育工作室

目录

关键词辨析

(对农业分类的观察和思考)

热点关注:


其他分类:


>>

设施农业

从大田农业到设施农业,从好的方面:


从带来的挑战看:


>>

有机农业


>>

大棚技术


>>

重点梳理

农业发展的三阶段说

(参李昌平的《再向总理说实话》

  1. 政策要点:基础设施建设 + 技术密集 + 劳动密集 = 农产品产量;
  2. 背景分析:随着60年代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完成,和70年代后期杂交种子、化肥、农药、燃油等逐步推广,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的三个条件只缺劳动力精耕细作(劳动密集)了。
  3. 政策及效果:82年开始大规模推广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励了劳动者在自家承包的土地上精耕细琢的积极性。所以82年开始增长所需的三要素凑齐了。84年就出现了第一次“卖粮难”。


  1. 政策要点:技术密集(提高品质和替代劳动的技术) + 农民组织密集(延伸农业产业、提高市场议价能力和社区治理能力)+资本密集(村社内置金融和集体资本经济)+ 品牌密集(一社一村一品) = 价格增长收益;
  2. 要点释义:帮助农民追求价值和价格增长收益的核心措施是帮助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巩固农民村社共同体,即扶持农民在村社组织内部建立合作互助金融,由农民村社组织 主导农业产业化,巩固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在保留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走村社集体资本经济的道路,让农民村社共同体成为强势市场主体,从而提升农民追求产 品价值和价格收益的能力。
  3. 背景分析:85年后,我国农业劳动力是逐年减少的,大量农业劳动力开始进入乡镇企业或外出打工,但农产品产量还在增长。85年后的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和杂交种子、化肥、农药、燃油等突破性投入,与“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后来的“大包干”“分田单干”等无关。
  4. 政策及效果:
    • 一是,85年以来的农业政策依然还处在第一阶段(追求产量阶段),导致农民在农业领域获得的实际收益十多年没有增长甚至下降(为掩盖农民在农业领域的收入不断下降,政府统计部门则把农民工——工人的收入统计在了农民收入中,这样既掩盖了工人收入低的问题,也创造了农民收入增长快的神话。);
    • 二是,85年以来的农业政策不仅没有帮助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且一直是组织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的,既不准登记集体企业,也不准发展农民合作社,更不准农民组织内部发展合作互助金融。
    • 三是,90年代以后,政府投入巨大的财政资金扶持龙头企业,搞所谓的“公司+农户”,把增加农民收入的责任委托给了“资本家”,结果是:80年代“30头猪+30亩地=万元户”,能盖100多平米房子,到了90年代变成了“30头猪+30亩地=3000元”,只能建6平米房子。



>>

相关资料


>>

域名搜索

  1. 小白杨(域名已被占);
  2. 荔北农场(域名未被占);
  3. 大壕营(域名未被占);
  4. 西渠头(域名未被占);
  5. drsaye(域名未被占);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