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Education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在2011年5月8日 (日) 03:06由Admin (讨论 | 贡献)所做的修订版本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开放教育研究 | 参考:平民教育 / 社区建设 | 返回:工作放首页

注:开放教育和平民教育在对平民的情怀上是一脉相传的,但更多的强调用科学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平民的教育和发展问题。


目录

开放教育的基本分析框架

我们谈论“开放教育”,主要是因为90年中期以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给整个世界对学习的认识(用教育学的话来说就是“学习观”)带来了大的突破,而这种突破随即又反映在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或者说“教育观”)上,即“开放教育”的提出。


“学习观”上的突破

我们也可以说,谈到对“开放教育”的认识时,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层次:

对应理论相关实践观念突破
个人学习 学习科学 开放式课程计划 对“学习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的认识
组织学习 学习型组织

企业CIO俱乐部,如用友CIO俱乐部

对“学习环境”的认识
跨组织学习 社区学习

程序员社区,如CSDN博客园

对“组织边界”的认识
社会化学习 开放教育

社会化软件,如Delicious美味书签
问答社区,如StackOverflow

对“社会教育”的认识

其中,

对“学习科学”的探讨,自90年代以来,逐步从早期的“认知科学”中脱离出来,并和计算机科学产生一些结合,但与社会学的所谓结合,似乎仍然非常有限。在“学习科学”内部,对于“组织学习”、“跨组织学习”、包括“社会化学习”等的研究,也仍处于萌芽状态。所以谈论“组织学习”、“跨组织学习”、“社会化学习”等时,仍需要在“学习科学”之外单独来介绍。


附:“学习科学”相关研究机构:


>>

“教育观”上的突破

对“教育观”做一个简单分解,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几个方面新的认识:

基本指向新的对应物
“作为一种社会系统的教育” 教育系统 学习型社会
“作为一门科学的教育” 教育科学 学习科学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教育” 教育目的 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等
“作为一种社会工程的教育” 教育工程 开放教育

其中,

1)“教育目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虽然没有人能替他人决定其“学习目的”,但“教育目的”却是长期以来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所讨论的问题,一般来说已经超出了教育学所能独立处理的范围,似乎更适合放在“政治学”、“伦理学”、“哲学”等课堂上做专门讨论。

2)另外,在我们国家,与“教育目的”有一个密切相关的、极为特殊的概念——“平民教育”——可能要简单提一下,它并非不能分解到上述几个话题中来进行处理,尤其是我们目前讨论的“开放教育”和“社区建设”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继承并且发展了其基本内涵,但它仍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在教育界内外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有其特殊的价值,需要研究教育的同仁予以重视。


附:


>>

重新梳理传统教育学的分析框架

把以上视角代入到传统教育学的分析框架(强调了教学观、办学观和“成长的阶段性”)中,我们又会发现什么呢?这是我们新的课题:

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成长观 “大学生观”的核心是“人才观”、“事业观”及价值观树立? “青少年观”的核心是“成长观”及能力或志业取向? “儿童观”的核心是“平等观”及兴趣拓展?
学习观 第2行第1列 第2行第2列 第2行第3列
课程观 第3行第1列 第3行第2列 第3行第3列
教学观 第4行第1列 第4行第2列 第4行第3列
办学观 第5行第1列 第5行第2列 第5行第3列
小结 参考:大学开放教育设计 第7行第2列 第7行第3列


>>

推进开放教育的产业环境建设

给教育技术专业师生的建议

(研究方向)


>>

给媒体的建议

(行业资讯)


>>

给学术界的建议

(相关研究和行业标准)


>>

给NGO的建议

(专业服务)

>>

给大学生的建议

(人才培养)


>>

给基金会的建议

(资金渠道,融资2.0)


>>

给公众的建议

(基本理念)


>>

待整理

我们主要围绕“自由与生存”来展开讨论:


其中,“开放教育”主要包括:


相关素材:


以及从教育产业发展的角度考虑:


其中涉及的一些核心思考:


其他链接:

>>


相关文章:


相关链接:


>>

相关讨论

1)“网络教育”的发展,既离不开各类机构对学习和办学的探索,更离不开行业资讯、相关研究和标准等的建设,这块始终就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产业发展环境。
2)许多人一讲“教育”,就是从“教”入手,而不是从“学”入手,这是最大的问题。有了“网络”以后,仍然是这种情况。好像把“教育”和“网络”两个词捏合到一块,就是“网络教育”。这几乎也是当前网络教育产业的现实写照。
3)在社会化书签网站diigo(头要伸出去看)开发团队的Joel眼里,他们在产品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学、伙伴间的合作学习,然后才是在专家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4)台湾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的中小企业崛起,对外贸易往来频繁,而公众的商业与经济知识却又极为匮乏,为了广泛地普及商业与经济知识,高希均教授走出传统大学和课堂,选择办《远见》杂志,也是非常符合当时社会实际需要的办教育的方式。
5)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社会在各方面的学习和成长,首先是遵循从信息/资讯、到讨论/专题、再到实践/项目、并最终形成相应的知识/方法库等,这样一个基本的发展历程,并循环往复。在我看来,这也可以作为考虑教育变革及学习型社会建设时的一条重要指南。


@思维教学随笔 指出:有专家提出,信息技术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因此需要花大力气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事实上这个论点根本站不住脚,电话、电视的出现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咋没见国家花那么大力气加强电话、电视的教育和培训呢?
我的回复:我们都知道,傻瓜式、人机交互、自助系统、支持社区、互助社区、自组织、分享主义等——这些词汇和观念,始终伴随着整个IT和互联网的发展,是信息技术革命背后一条隐含的主线。作为产业发展的话,它构成了一个商品自我教育的系统。它不过分依赖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但对学校教育变革却是个支撑。
进而让我想到,与自组织相伴的,是自适应。


>>

个人工具
名字空间
变换
动作
导航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