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y Regeneration
出自新阅读实验室
社区建设 | 参考:乡村建设 / 开放教育 | 返回:工作坊首页
-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老盖茨给出了三个答案:家人、朋友和公共服务。——摘自《盖茨基金会的背后》
目录 |
社区事务
——这里首先以农村社区为主,来梳理相关事务。另外,抽象的理论先放到一边,先收集各方面具体的经验。
政府工作重点
农村金融
- 李昌平:开放农村金融的机遇与“陷阱” | 受到政策限制 农民无权金融合作难致富;
相关机构:
- 茅于轼:北京富平学校微型金融发展中心;
>>
农村教育
- 谭深: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相关机构:
- 四环游戏小组(学前教育);
- 印度学生之家(科学教育);
>>
农村医改
- 李昌平:中国竟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医疗合作社;
- 李昌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该收场了;
- 周其仁:医疗改革专栏(含40多篇文章);
相关机构:
- Global Grins(一个送牙刷的国际组织,由SAS校友创办);
>>
土地制度
- 李昌平:慎言农村土地私有化;
- 李昌平:土地不是当前农村核心问题;
- 李昌平: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核心问题;
- 李昌平:细说农民土地产权;
- 李昌平:话语体系与土地流转制度;
- 李昌平、贺雪峰:再辩土地新政;
- 贺雪峰:《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 周其仁:给农民更多土地权利,真会损害农民利益吗?;
- 周其仁:有关土地制度的一些文章;
>>
现代农业
相关机构:
>>
农村信息化
相关机构:
- 惠农时空·新生活(惠普的电脑下乡活动,与腾讯合作开设的网站专区);
- 另参农村信息化;
>>
其他重要事务
农村青年发展
- 蒋占峰:农村青年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及参与困境调查;
- 卫小将、王跃敏:“三本”的隐喻与群体性的抗争——基于HK学生罢课事件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
农村就业
- 李昌平:大学生有出路,改良主义就有出路;
- 李昌平:“奴工”事件释放出了什么信号;
- 高荣政: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聚焦和探究;
- 石静、胡宏伟:青年农民工返乡前后生活与社会融入状况比较研究;
相关机构:
- 吉家钦:贵州和仁乡村发展研究所(返乡集体创业);
- 茅于轼:北京富平家政学校;
>>
农村创业
- 李昌平:谁相信农民吃肉比市民贵? | 生猪定点屠宰制度是肉价暴涨的推手 | 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不可忽视的肉价推手 | 猪肉为何涨价?;
- 程伟等:多重理论视角下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行为研究(2011);
相关机构:
>>
农村住房
相关机构:
>>
农村养老
- 李兵:中国老龄政策六十年;
- 孟艳春:中国养老模式与优化路径探析;
- 李兵等:关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 杨立雄:中国养老金待遇差距问题研究;
- 吴江:居家养老:化解老龄社会之困;
- 徐静:将老龄化建构为一场机遇;
- 杨振华:农村孝道衰微原因探析;
- 于建嵘:农民工养老保险需要制度创新;
- 兰京晶、郭兵:临终关怀的学科介入研究;
相关机构:
- 成都西部老年联合会(社区养老服务,护理员培训);
>>
农村扶贫
- 李昌平:贫困的制度因素·清华演讲 | 中国农大演讲 | 同题演讲;
- 李昌平: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依赖问题;
>>
农村治理
- 李昌平:闲话新农村建设;
- 李昌平:乡村治权与农民上访;
待阅:
- 林辉煌等:中国农村进入风险社会——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迫在眉睫(2011);
- 李祖佩:混混、乡村组织与基层治理内卷化——乡村混混的力量表达及后果(2011);
- 陈柏峰:村庄公共品供给中的“好混混”(2011);
- 贺雪峰:中国农村的代际间“剥削”——基于河南洋河镇的调查(2011);
- 李琴等: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基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2011);
- 仇丽萍: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2011);
- 陈柏峰: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2011);
相关机构:
- 宋庆华:社区参与行动(北京);
- 城市社区参与治理资源平台(山东威海);
>>
大学生村官
- 王晓坤: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的几点看法(2011);
- 郑庆杰:飘移之间: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建构与认同;
- 武艳华、刘计峰:大学生“村官”社交心态探析;
>>
农村社会工作
- 李昌平:给农民国民待遇 | 中国农民正在失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 周其仁:有关农民问题的一些文章;
>>
涉农研究机构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专题;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乡村研究专题;
-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温铁军院长);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贺雪峰中心主任);
>>
农民之子
- 李昌平:理想与行动;
- 刘老石:老师就是用来牺牲的;
>>
待整理
我们的基本思路
1、人类有迁徙的自由。
- 乡村除非能成为大家新的“精神家园”,成为大家真正想生活的地方,否则迫使大家留在乡村是残酷的。多年来,乡村在中国几乎是落后的代名词,许多人都希望能逃离乡村。我们因为历史、政治等各种原因,许多人过去无法选择自己生活的地方,现在许多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来选择在什么地方生活,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因此,我们只能人类迁徙自由的前提下,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讨论乡村的重建。
2、互联网打破了时空概念。
- 城乡只是人口分布多少及相应的功能设置等问题。
3、谈到“乡村”要区分来看。
- 在谈到“乡土认同”时,许多人似乎主要说的是对“作为文化的乡村”的认同,而且是很有限的。或者可以简单地说,从文化意义上,乡村所代表的传统,在城市代表的现代文明尚不明朗时,仍为许多人提供着精神上的支撑。但从经济意义上,乡村的吸引力已经大为下降,土地所有权和流转制度等更制约着村民依靠土地来谋生的勇气。而从政治意义上,乡村仍掩盖在都市光环之下,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伤疤和痛苦。
4、用“社区”的概念来统筹城乡。
5、通过“开放教育”促进“社区建设”。
- 无论城市或乡村,都有“处境不利”的人群需要关照。梁漱溟的思路是,从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的角度,看如何调整当地的社会结构。他当时的做法是,在乡长、乡公所、乡民议会之外,增设乡农学校,普及知识并领导乡村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即以“平民教育”促“乡村建设”。我们对此略作调整,提出以“开放教育”促“社区建设”。
6、通过“信息化”来解决信息、技术、人才的问题。
7、通过“资金互助”来解决资金问题。
>>
任务和讨论列表
>>
我们的反思和实践
- 模拟村官;
- 粗茶淡饭;
>>
案例分析
- 狮山村;
- 博学村;
- 培田村;
- 福前农场;
>>
相关讨论
- 温铁军教授说的“综合农协”,是否用更准确的说法,是希望打造乡村发展的“开放平台”?
- 狮山村返乡集体创业的案例中,为什么强调从种植养殖业入手,而不是加工业入手,是否用更准确的说法,是希望用土地入股来撬动资本?
>>
相关研究
-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探讨的问题;
- 王铭铭:小地方与大社会——中国社会的社区观察;
>>
讨论区
- 哈维尔《对话守则》:1.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2.不做人身攻击。3.保持主题。4.辩论时要用证据。5.不要坚持错误不改。6.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7.对话要有记录。8.尽量理解对方。(via方可成的博客-绝版青春)
- 世界已经缩小,边界正在消失,陌生文化带来的冲击也迅速衰落,旅行的意义随之改变了。(by许知远《剑桥随想》)——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
>>